最近整理抽屜翻出三本不同顏色的匯豐存摺,突然驚覺自己跟這間銀行糾纏了十五年。從第一筆三萬塊台幣的定存開始,到後來房貸綁著貴賓帳戶,那些利率數字背後藏著太多被銀行話術坑過的教訓。今天不講官方數據,就聊怎麼在匯豐的遊戲規則裡守住自己的錢袋子。
上個月幫老友看房貸方案,跑三家分行腿快斷掉。匯豐櫃檯那位戴細框眼鏡的經理,把貸款DM推過來時手指刻意壓著「限時優惠」四個燙金字,嘴裡唸著2.06%起跳。等我真的遞件申請,系統跑出來的利率硬是多了0.15%——關鍵在那行小到要用放大鏡看的「依信用評等調整」。這不是詐騙,是銀行永遠不會告訴你的潛規則:廣告利率永遠穿著華麗的糖衣。
現在把手頭資金拆三份玩階梯戰術。五十萬放HSBC Direct活存吃1.6%基礎利率,超過這數字的部分自動轉進三個月定存。另外兩百萬拆成三筆不同到期日的定存,每期到期再滾入更高階的「階躍定存」。上週收到新方案通知,三百萬以上新資金定存13個月給2.3%,比官網公開數字多0.15%。匯豐像害羞的追求者,好條件總留給主動開口的人。
去年換房貸時吃過悶虧。原以為卓越理財客戶能談到地板價,結果某民營銀行端出更殺方案。抱著試試看心態把核貸書拍在匯豐經理桌上,隔天立刻接到電話:「我們重新評估了您的往來貢獻度」。最終利率硬是砍掉0.25%,省下的利息夠支付全家兩年咖啡錢。這招「拿別家的刀砍匯豐的利」後來在中小企業貸款又奏效,關鍵在讓銀行看見你隨時能轉身離開的底氣。
五月報稅季前收到匯豐稅貸簡訊,斗大字體寫著1.88%起。實際點進申請頁面才發現魔鬼藏在還款期數——最優惠利率只給12期內還清。若拉長到五年,利率直接跳到3.5%。會計師老友點醒我:這類貸款要搭配公司預扣稅額試算,他去年用稅貸資金提前繳稅,再拿退稅款投入高息定存,兩頭賺的價差將近1.2%。
前陣子幫開咖啡廳的表弟處理設備貸款,匯豐端出的方案利率漂亮卻綁三年壽險。我拉著他衝到分行,當場要求把「可自由選擇附加商品」條款寫進合約書。經理面有難色敲了十分鐘電腦,最終點頭時西裝領口都汗濕了。省下的強制險費夠買半台義式咖啡機,這筆帳划得來。
在金融叢林打滾這些年,悟出個道理:銀行的優惠像海灘上的寄居蟹,得翻開十幾個空殼才找得到活的。下週又要去談美元優利定存,聽說新資金門檻降到兩萬美金。啊!得先查清楚換匯手續費怎麼算⋯⋯
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