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幾日經過匯豐分行,櫥窗貼著「美元定存年息5.2%」的大字報,旁邊一位阿伯皺著眉嘀咕:「啊上次來是5.5%,現在又降了?」這畫面讓我停下腳步。匯豐的定存方案五花八門,新台幣、美元、人民幣、甚至澳幣都有,利率跳動像心跳圖,優惠期間短得像限時搶購。存錢本是安心事,選錯方案卻可能讓利息悄悄蒸發。
我翻出上個月整理的匯豐利率表,發現新台幣普通定存一年期不到1.7%,但若選「卓越理財」客戶的「資金新到位」專案,同樣一年期竟跳到2.3%。這差距不是小數目,假設放一百萬台幣,一年就差了六千塊,夠吃好幾頓米其林一星。銀行不會主動告訴你的是,那些動輒5%起跳的外幣高息,常綁著「新資金」與「換匯」兩道鎖——你得先有外幣,或把台幣換成外幣,匯率波動可能瞬間吃掉利息。
去年幫朋友算過一筆帳:他把五十萬台幣換成美元做三個月定存,當時匯率30.2,年息5%。三個月後領回,美元匯率跌到29.8,利息賺了625美元,匯損卻吞掉近七千台幣。表面賺了高息,實際倒貼。銀行櫃檯的理專很少提這風險,只會指著利率表說「現在進場最划算」。
真正划算的門道藏在細節裡。像匯豐的「雙幣定存」,號稱可靈活轉換幣別賺高息,但提前解約利息打八折,匯差手續費另計。還有「階梯式利率」方案,前三個月給甜頭,後九個月利率直落,整體算下來未必贏過平穩的中期定存。我習慣用Excel拉試算表,把匯損概率、優惠時限、起存門檻全灌進去,最後常發現:單純的台幣定存,反而睡得安穩。
最近看到「人民幣優利定存年息3.8%」的廣告,我直接打去分行問三件事:是否限新資金?要不要搭配保險?提前解約罰多少?果然,條件是新增十萬人民幣,且綁一年期。這筆錢若中途急用,利息全泡湯。高息從來不是免費午餐,而是用流動性與風險換來的。
存定存像種樹,貪圖速成的高息苗,可能根淺易折。不如老實挑塊穩當土壤——選幣別看自己未來是否用得到,選期限對照人生用錢時程,再看清楚合約底部那行「優惠利率期間」小字。匯豐的利率表每月更新,下載前先問自己:這筆錢,我輸得起多少?
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