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兩天和一位老友喝咖啡,聊起近況,他臉上那種強裝輕鬆的表情,我太熟悉了。原來他太太去年底確診了乳癌,幸好發現得早,正在治療。他說:「錢的壓力比想像中大很多。」靶向藥物、標靶治療、好的營養品、太太暫時無法工作,還有房貸、小孩學費… 這些帳單像雪片一樣飛來,壓得他喘不過氣。他苦笑著說:「以前覺得有健保就夠了,現在才知道,健保是基本,面對『危疾』這種人生大浪,口袋不夠深,真的會沉船。」
這番話狠狠敲醒了我。我們都習慣了規劃退休、存教育基金,但對於那隻可能突然伸出來、把我們生活整個打亂的「黑天鵝」—— 重大疾病,卻常常心存僥倖,覺得「不會是我吧?」。現實是,根據統計,人一生罹患重大疾病的機率,遠比我們想像的高。癌症、中風、心臟病… 這些名字聽起來遙遠,其實近在咫尺。
這幾年陸續接觸了幾家保險公司的危疾保單,說真的,條款密密麻麻,保障範圍、理賠條件、除外責任,看得人眼花撩亂。直到仔細研究了匯豐的危疾保險,才覺得好像找到了一塊相對扎實的浮木。它給我的感覺,不是那種包山包海、價格貴鬆鬆的「大禮包」,而是針對「危疾」這個核心痛點,提供一份實實在在、能在關鍵時刻變現的保障。
匯豐危疾保單最打動我的,是它「一筆過」的賠付方式。想像一下,當醫生宣告確診條款列明的嚴重疾病時,它不是零零碎碎地給付醫療單據,而是直接一筆你當初投保時約定好的金額,整筆匯入你的戶頭。這筆錢怎麼用?完全由你決定。這太重要了!它可以是用來支付天價的自費標靶藥,是請看護照顧臥床的自己,是支付每個月不能斷的房貸車貸,是讓孩子繼續安穩上學的學費,甚至是讓你可以無後顧之憂地休息一年、好好休養的底氣。這筆現金流,就是危難時刻的「呼吸空間」。
另外一點我覺得很務實的是,匯豐在危疾保障上,特別針對「癌症」、「心臟相關手術」和「中風」這三大殺手,提供了相當周全的覆蓋。癌症不用說,是現代人最大的健康威脅之一;而心臟病和中風,來得又快又猛,後續的復健和長期照護費用驚人。匯豐的條款設計,看得出來是真正理解這幾項疾病對個人和家庭造成的毀滅性衝擊,保障額度通常也給得比較足。
還有一點,可能很多人沒特別注意,但對中產家庭很重要:匯豐的某些危疾計劃,提供「多重賠償」的選項。什麼意思?不是說你得一次病賠完就結束了。如果很不幸地,幾年後又罹患了不同類別的危疾(比如第一次是癌症,幾年後又中風),符合條件下,有機會再次獲得賠償。這在現在醫療進步、帶病存活期延長的時代,是個很實際的保障。畢竟,誰能保證厄運只敲一次門?
當然,買保險不能只聽業務員說「好」,保費負擔得起才是重點。匯豐的危疾保單,坦白說,不是市場上最便宜的。但它的定價,我覺得反映在幾個地方:首先是品牌的財務實力,匯豐作為國際大行,穩定性相對高,不用太擔心未來理賠有問題;其次是它保障的「純粹性」,專注於嚴重危疾的一次性大筆給付,沒有太多花俏的附加功能把保費墊高;再者,部分計劃有「保費返還」的設計,如果保障期間一直平安健康,到期後可以拿回部分或全部已繳保費(具體看條款),等於用利息買了多年的保障,這種設計對我這種「沒用到會覺得錢打水漂」的心態很有安撫作用。
我知道,談到保險,很多人會想「再等等」、「多比較」。但朋友太太的例子血淋淋擺在眼前。健康的身體不會等我們,疾病的到來更不會預告。匯豐的危疾保險,它給我的感覺不是一份冰冷的合約,更像是一個沈默的夥伴,在你人生最措手不及、最需要現金流的時候,伸出手,遞上一筆讓你站穩腳跟、專心對抗病魔的資源。它不是萬能丹,不能保證健康,但它能最大程度地保障你的生活品質和家人的安穩,讓你在對抗病魔的路上,至少不用同時為錢發愁。
回頭看看我那位焦頭爛額的朋友,他說:「如果早幾年有買一份夠力的危疾險,現在至少能專心照顧太太,不用半夜還在想怎麼調頭寸。」這句話,夠真實,也夠痛。保障健康,不是口號,是行動。匯豐這份危疾險,或許值得你花點時間,認真研究一下它是不是你需要的終極選擇。畢竟,面對未知的風險,準備好了,心才能真正安。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