喺香港呢個地少人多嘅地方,能夠擁有自己嘅安樂窩係好多基層市民嘅夢想。公屋購買計劃就係一條重要嘅出路,唔單止幫人上樓,仲可以喺合理價錢下擁有物業。但成日聽人話申請過程好似走迷宮咁複雜,今日就同大家拆解清楚。
講到申請資格,最關鍵係要過兩大關卡:收入限額同資產上限。今年一個四人家庭嘅月入上限係$40,180,總資產唔可以超過$83萬。呢啲數字每年都會調整,好似舊年就加咗4.5%,申請前記得check清楚房屋署最新公布。特別要注意嘅係,申請人必須住滿公屋七年或以上,期間冇違規記錄,如果曾經轉過名或者調遷過單位,個計時器就要重新計過。
當你確定符合資格,真正嘅考驗先開始。首先要填妥嘅係HD1065C表格,千祈唔好睇少呢份表,好多申請衰喺啲細節位。好似家庭成員嘅銀行戶口結餘、股票基金呢啲流動資產,少報一個零頭都可能被DQ。我見過有人漏報咗十年前買落嘅金飾,結果被抽查到即時取消資格,真係陰功。
遞交申請後就進入漫長等待期,平均要等六至九個月先有結果。期間房屋署會派員上門突擊檢查,唔係淨係睇你係咪真係住喺度咁簡單。有次朋友遇到檢查員打開雪櫃數罐頭數量,原來係要核對開支紀錄。仲有啲隱形陷阱要避,例如幫親戚做擔保貸款或者持有大陸物業,就算間屋係鄉下祖屋都可能計入資產。
通過審查後會收到「購買資格證明書」,有效期得兩個月,要即刻撲去銀行搞按揭。政府提供嘅按揭擔保係最大賣點,首期低至5%,但魔鬼在細節。銀行評估還款能力時,會用壓力測試後嘅利率計數,而家普遍要過到6.5%嘅模擬加息關卡。最穩陣係預留多半年供款嘅現金流,避免批唔足貸款。
揀單位階段好考眼光,唔少人貪平揀頂樓或者向西北單位,住落先知中伏。舊邨公屋最怕係石屎剝落同渠管老化,睇樓時記得帶支螺絲批輕敲牆身,空心聲代表可能有滲水問題。有經驗嘅師傅教路,最好揀落成十五至二十年嘅中齡屋邨,維修基金充足又未到大修期。
最後簽臨約要帶齊三寶:身份證、購買資格書同埋銀行貸款確認信。律師樓通常會收$12,000至$15,000雜費,記得格價。成交後兩年內唔可以出租或出售,違規會被收回單位。見過最慘案例係業主偷偷分租比親戚,結果被鄰居舉報,連首期都凍過水。
買公屋唔係終點,而係新階段嘅開始。當你拎到鎖匙嗰刻,記住呢個唔單止係水泥磚牆,而係用堅持同耐性換嚟嘅安穩。香港樓市風高浪急,能夠喺公營房屋體系下擁有自己嘅空間,已經係種難得嘅幸福。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