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次搭港鐵經過閘口,聽到「嘟」一聲輕響,心裡總會浮現個念頭:這張八達通卡除了儲值方便,還能變出更多現金回饋嗎?去年偶然發現某銀行推新卡優惠,抱著試試心態申請,結果三個月內光搭車就賺回八百多港幣。這才驚覺,原來八達通的現金回贈暗藏玄機,關鍵在於摸透遊戲規則。
最近幾家虛擬銀行殺入戰場,把戰局玩得更狠。像ZA Bank新用戶綁定八達通自動增值,頭三個月直接給12%回贈,每月上限三百。別小看這數字,每天通勤費約三十的話,等於白坐十天車。更不用說那些隱藏版操作——用匯豐Red卡網購搭八達通扣帳,回贈疊加後等於七折買機票。記得先看清條款陷阱,某銀行寫著「最高8%回贈」,細看才發現要月刷兩萬才達標,對小資族根本是畫大餅。
上週陪鄰居陳太辦卡見識到神操作。她同時啟動中銀BoC Pay和八達通App的雙重自動增值,中銀這邊賺5%回贈,八達通App再疊加額外1%儲分。更絕的是她把增值額度設在交通補貼門檻下,每月硬是從政府口袋多挖兩百補貼。這種螞蟻搬磚法累積半年,竟湊足全家海洋公園門票錢。
這些年摸爬滾打的心得是:別被「限時優惠」牽著鼻子走。某次衝動申請旅遊保險聯名卡,結果回贈還不夠抵年費。現在抽屜裡五張八達通聯名卡,只留兩張常用——一張專攻交通回贈,一張鎖定超市消費。其餘的?早剪卡省得被扣管理費。記得每月底檢查八達通App的「失效優惠券」專區,上個月就撿回三張差點過期的便利店現金券。
當八達通遇上支付戰國時代,我們握在掌心的小卡片,早就不只是交通工具票證。它像把鑰匙,轉開層層疊疊的消費金礦。下次「嘟卡」前,不妨想想:這聲輕響背後,正有多少銀行搶著往你口袋塞錢?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