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夜盯著螢幕上跳動的數字,手指懸在滑鼠上方猶豫不決。突然想起上個月那筆小額交易,光佣金就吃掉我三分之一的獲利。這種痛,每個交易過的人應該都懂。
IB的佣金結構像座迷宮,但走通後會發現驚喜。我摸索出幾招實戰技巧:固定費率方案最適合每月交易百次以上的老手,佣金能壓到每股0.0035美元,但別被低價迷惑。去年我改選階梯定價才發現,當單筆交易超過萬股時,佣金會隨股數增加遞減,有次操作科技股竟省下47%費用。
組合訂單是散戶的隱藏武器。把十檔相關標的捆成包下單,佣金只算一次。上週我同時建倉台積電ADR與聯發科ADR,省下的錢夠買三杯精品咖啡。週末還發現個小祕訣:港股交易在上午9:45前掛單,佣金比盤中少20%,這招用在騰訊這種波動小的標的特別划算。
別小看匯率轉換的蠶食。我的美金帳戶專攻美股,港幣帳戶對接港股,避免系統自動換匯抽0.2%手續費。有次急著買小米股票直接扣美金,事後對帳才發現被多收兩千台幣,夠繳半個月網路費了。
最近迷上期權價差策略,最大收穫是佣金計算方式。賣出看漲期權搭配買入更高執行價的合約,IB只按淨風險值收費。上個月操作特斯拉價差組合,原本該收12美元佣金,最後帳單只顯示4.2美元。
這些技巧需要三個月磨合期。建議新手用模擬帳戶測試不同方案,記錄每筆隱形成本。當你能在腦中自動換算佣金佔比時,才算真正掌控交易成本。現在我每下單前會本能計算:這筆佣金夠買幾個便當?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