滂沱大雨的午後,我坐在匯豐分行裡等叫號,前面一位穿著洗白制服的老伯,正仔細地填寫表格。行員接過單子時笑了:「阿伯,你這個月又來加碼買『零股』哦?」老伯靦腆地搓著手:「嘿啦,阮查某囝講這款『月供股票』卡袂驚股價起伏,像存錢筒仔同款…」
十年了。從最初戰戰兢兢設定每月扣款三千台幣買匯控碎股,到如今自動滾出六位數股息流,我才懂那老伯的智慧——真正的財富積累,從來不是驚心動魄的賭局,而是把銅板一枚枚摁進存錢罌的固執。
月供股票最狠的殺招,是它專治人性弱點。當恆指暴跌那週,我盯著APP裡泛綠的持倉,指頭懸在「暫停扣款」鈕上發抖。結果下月扣款日,系統硬是撿到三年來最低價的匯豐,如今那批貨含息報酬率衝破四成。市場總獎賞那些願意被機械性紀律綁架的人。
很多人誤會「低門檻」等於「小兒科」。我見過護理師用每月$500港幣扣騰訊,五年攢出二十八手;更見過中環精算師專買匯豐優先股,專啃那6厘息差。關鍵從來不是金額,是像海岸線啃蝕礁岩般的持續性。當你養成每月收息日就去711買茶葉蛋配報價單的習慣,財富早已滲進骨頭縫裡。
去年港股淒風苦雨,我帳面曾浮虧十五萬。但當四月收到那筆$8,720的股息入帳通知,突然聽見老伯的聲音:「你看樹仔欉,落葉歸根是為著迸新芽啦。」於是把股息全數設定再投資,此刻新芽正從匯豐倫敦金絲雀碼頭總部的財報裡鑽出來。
這時代太多人沉迷點擊滑鼠的快感,忘了財富最愛依附在緩慢生長的東西上。下次經過匯豐那頭銅獅子,不妨摸摸牠腳爪——百多年來多少人把銅板塞進牠掌縫,最終疊成這尊巨獸。
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