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到了月底,帳單像約好似的全擠在信箱裡,看著那疊紙就頭痛。以前總要抽空跑銀行、找超商,排隊排到天荒地老,就為了繳那幾張信用卡費。但這幾年,我徹底和這種日子說再見了。特別是手上的星展銀行(DBS)卡,摸索出一套超順暢的線上繳費方法後,才驚覺過去真是浪費太多時間在「實體奔波」上了。原來,只要動動手指,五分鐘內就能把帳務處理得乾乾淨淨,連皮夾都不用掏出來。
講到線上繳卡費,很多人第一反應可能是:「啊不就登入網銀轉帳?」這當然是方法之一,但星展提供的管道,其實比你以為的更靈活多元,而且各有巧妙。我自己最常用也最推薦的,首推「星展 iBanking 網路銀行」。登入後,那個「信用卡服務」的按鈕按下去,世界就開闊了。不只可以清清楚楚看到本期應繳總金額、最低應繳額(這很重要,避免不小心只繳最低陷入循環利息陷阱),還能直接選擇「全額繳清」或「自訂金額」。最棒的是,只要你在星展本身有活存或定存帳戶,設定好約定轉入帳號,繳費就是「秒完成」,金額立刻從帳戶扣掉,信用卡額度瞬間恢復,完全沒有時間差,那種俐落感真的很療癒。
那如果主要資金不在星展的帳戶呢?沒關係,「跨行轉帳」一樣走得通。同樣在 iBanking 的繳費頁面,系統會給你一組專屬於你這期帳單的「虛擬繳款帳號」。這組號碼就像是這期帳單的身分證,長長一串但很重要。複製下來,打開你常用的其他銀行網銀或行動 APP,選擇「轉帳」,輸入這組虛擬帳號、金額,確認無誤後送出。通常隔一個工作日,星展那邊就會入帳了。記得要抓點時間差,別壓在最後一天才操作,避免遇到系統維護或塞車。我習慣帳單一來就處理,圖個心安。
手機不離身的時代,「星展 digibank 行動 APP」更是神器。介面比網銀更直覺,點開 APP,找到信用卡那欄,本期帳單資訊一目了然。繳費按鈕通常很顯眼,一樣能選擇用星展帳戶秒繳,或產生虛擬帳號去其他銀行轉帳。最讓我驚喜的是它的「推播通知」功能。帳單結算日一到、繳款截止日前幾天,甚至繳費成功後,APP 都會即時推播提醒,完全不怕忘記。有次出國玩到忘我,就是靠手機震動提醒才驚險趕上繳款期限,從此對這功能死心塌地。
除了銀行自家的管道,台灣人最熟悉的「超商繳費」當然也行。拿著 DBS 寄來的實體帳單(記得是印有條碼的那張),到全家、7-11、萊爾富、OK 這些超商櫃檯,請店員掃條碼,然後用現金或超商提供的行動支付(像街口、LINE Pay)付款即可。這招適合臨時需要現金繳費,或長輩不習慣操作手機的情況。但要注意,超商代收通常會收一筆不高不低的手續費(印象中十幾塊台幣),而且入帳會慢個一兩天,不是即時恢復額度。我自己除非萬不得已,否則很少用這招,畢竟能省則省,手續費也是錢啊。
如果你是那種手上同時有好幾家銀行帳戶在管理的人,善用「其他銀行或第三方支付 APP」的繳費功能也很聰明。像是我常用的某家銀行 APP,裡面就有整合「信用卡繳費」功能,只要輸入 DBS 的信用卡卡號(前 16 碼)、身份證字號和繳款金額,一樣能完成繳費,錢是從這家銀行的帳戶扣。有些熱門的記帳軟體或支付錢包,也可能有串接信用卡繳費服務。重點是,看清楚有沒有額外收手續費!通常透過他行帳戶繳「他行信用卡」費用,銀行可能會視同一般轉帳收取手續費(15元台幣左右),或者有條件免手續費(例如達到特定等級或當月有轉帳優惠次數)。繳費前多瞄一眼確認,才不會被默默扣了錢還不知道。
用了這麼久的線上繳費,真心覺得關鍵在於「找到最順手、成本最低」的模式。對我來說,星展 iBanking 或 digibank APP 搭配自家帳戶扣款,絕對是首選,零手續費、即時生效。萬一資金調度需要,用虛擬帳號跨行轉帳也很穩當,就是多等一天。超商則是備案中的備案。習慣了這種指尖上的便利,再回頭看當年排隊繳費的時光,簡直像上個世紀的事。手機就是你的繳費機,不受時間地點限制,深夜十一點窩在沙發上也能輕鬆搞定,這才是現代人該有的理財效率。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