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底整理信用卡帳單時嚇一跳,原來光在Amazon消費就刷了快二十萬台幣。更嘔的是,回頭算算發現因為用錯卡,整整少拿了近六千塊回饋金。那瞬間才驚覺,在Amazon買東西,選對信用卡根本不是「小確幸」,根本是實實在在的鈔票。這幾年摸透各種卡別,甚至為了最大化回饋,還特地去辦了美國地址轉運,就為了刷某些限定卡。今天這篇,是繳了學費換來的實戰攻略,專攻台灣消費者也能輕鬆上手的Amazon省錢法。
講到Amazon神卡,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美國運通的Amazon Prime聯名卡。這張確實是基本款首選,沒年費,Prime會員刷Amazon一律5%現金回饋。注意,一定要是「Prime會員」狀態才吃得到這5%,非會員只剩3%。別小看這2%差距,像我這種三天兩頭收包裹的,一年差額夠再買台Kindle。這張卡最強的是連Amazon旗下服務如Whole Foods超市、Audible有聲書、甚至IMDb影音平台都算在5%範圍,覆蓋面廣到驚人。
如果你嫌5%還不夠看,那得來點狠的。美國幾張「輪動高回饋卡」才是真神器,像Chase Freedom Flex或Citi Custom Cash這類。它們每季會挑幾個消費類別給5%回饋,而「網路購物」或「百貨」類別就經常涵蓋Amazon。重點來了,這5%是疊加在Prime卡上的!怎麼操作?當Chase卡輪到5%網路購物時,別直接刷Amazon,先去買Amazon禮品卡(Gift Card),此時禮品卡消費立刻賺5%。再把禮品卡儲值進Amazon帳戶,用Prime卡消費照樣拿5%,兩邊回饋一疊加,等於實拿9-10%!這招我每年至少用兩季,買高單價電子產品時特別爽。
台灣人手邊的卡片其實也有寶可挖。像匯豐旅人卡、星展飛行卡這類主打海外消費的卡片,在Amazon消費通常能拿2.5%到3%無上限回饋。雖然數字比不上Prime卡,但別忘了它們常搭配首刷禮或滿額禮。去年用星展飛行卡刷了筆八萬多的相機鏡頭,除3%回饋外,還觸達滿六萬送亞洲萬里通一萬里數的門檻,換算下來等於多賺五千塊價值。這種隱形加乘,很適合單筆大額消費時啟用。
Amazon消費最容易被坑的陷阱,就是「動態貨幣轉換」(DCC)。結帳時網站若跳出「以台幣結帳更優惠」的選項,千萬!千萬!別勾!這等於讓收單銀行用爛匯率加手續費坑你一把。正確做法是堅持用當地貨幣(美元)結帳,讓你的發卡銀行做換匯,通常匯差能省1.5%以上。另外,Prime卡雖神,但記得它是「美國發行」的信用卡,台灣人想申請得有SSN(社會安全碼)或ITIN(個人納稅識別碼)。若沒有,找美國親友辦副卡是條路,或乾脆鎖定台灣發的海外高回饋卡更實際。
省錢從來不只是比數字。當你開始研究信用卡條款、追蹤輪動類別、避開匯率陷阱,不知不覺就建立起一套成本控管邏輯。這種思維會蔓延到其他消費,像是比價時更敏銳、更懂得延遲滿足等大檔期。在Amazon刷卡刷得精明,某種程度也是在訓練自己對金錢的掌控力。省下的每一塊錢,都是實實在在賺到的利潤。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