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到了規劃旅行的季節,打開Agoda比價,看著心儀的飯店價格總覺得還能再省一點?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樣,曾經在搜尋引擎裡輸入「Agoda 折扣碼」、「Agoda 優惠券」,結果找到一堆過期或根本不能用的代碼,浪費大把時間?老實說,這種痛我懂。以前總以為訂房平台價格都差不多,直到某次誤打誤撞,把信用卡優惠和平台限時碼疊加使用,硬是比朋友訂同一家飯店便宜了快兩成,才驚覺這裡頭的水有多深。
單純輸入「Agoda 優惠碼」就像大海撈針,真正能省到錢的,往往是那些「隱藏版」的信用卡專屬通道。這幾年累積了不少實戰經驗,甚至為了測試哪種組合最划算,還曾經用不同信用卡、不同入口,在同一時間重複預訂可免費取消的房間來比價(當然,確定後立刻取消其他訂單)。我發現,省錢的關鍵從來不是運氣,而是知道門路在哪裡,以及怎麼聰明地組合資源。
首先,別再依賴那些公開論壇流傳的通用碼了,十個有九個失效。真正的甜頭藏在你的錢包裡——信用卡發卡銀行提供的專屬活動頁面。像是我常用的那張海外消費高回饋卡,銀行官網的旅遊優惠專區,就長期掛著「透過此連結訂Agoda,享額外X%折扣」的活動。重點是,這個X%折扣,往往能疊加在Agoda本身的會員折扣或早鳥優惠上!去年底在清邁訂的設計旅店,原價台幣五千多,先用會員價降到四千三,再透過信用卡連結入口進入,最後結帳金額不到三千六,當下真的覺得自己賺到了機票錢。
除了固定的連結入口,銀行「限時加碼」更是不能錯過。這就需要一點情報蒐集功夫了。我的習慣是,鎖定幾家常提供旅遊優惠的銀行(例如國泰、玉山、台新、中信),直接訂閱他們的電子報,或是加入官方Line帳號。他們很常在月底衝業績、或是大型連假前,突然推出「Agoda滿萬折千」、「指定卡別享88折」這類快閃活動,而且名額有限。上個月幫家人訂墾丁的民宿,就剛好搭上某銀行的三天閃購,滿八千直接折八百,配上Agoda的春季促銷碼,省下的錢足夠大家在墾丁大街痛快吃兩頓海鮮。
另外一個容易被忽略的「隱藏武器」,是信用卡本身的海外交易回饋機制。很多朋友以為透過Agoda訂房,只要網站顯示台幣結帳,就沒有海外交易手續費問題,這沒錯。但如果你選擇的信用卡,其「海外消費」高額回饋的認定,是看「請款商店的所在地」而非「交易幣別」呢?有些銀行確實是如此認定的!Agoda的請款地多在泰國或新加坡,所以即使你用台幣結帳,這筆交易很可能還是被銀行系統判定為「海外消費」,進而適用信用卡的海外高回饋比例(例如3.5%甚至更高)。這個細節,直接打去信用卡客服確認最準。我去年在日本訂房十幾萬的台幣金額,就因為這條規則,默默多拿了好幾千點回饋。
當然,別忘了Agoda自己的忠誠計畫「Agoda Cash」。累積的Cash雖然不能直接和部分銀行專屬折扣同時用(系統通常會自動選擇最優惠),但在沒有其他大折扣時,用Cash折抵也是不無小補。重點是,訂房時留意那些標示「可賺取Agoda Cash」的房源,長期下來累積的金額,往往夠你免費住一晚平價旅店。我習慣把Cash留到訂那些較少打折的熱門城市或特色住宿時再用,效益更高。
最後分享一個血淚教訓:看到令人心動的專屬折扣碼,千萬別猶豫太久!尤其是銀行限時活動,名額真的秒殺。有次看到滿萬折千的優惠,想說吃完午餐再來訂,結果一個便當的時間,名額就沒了,捶心肝啊。現在學乖了,旅行計畫大概有個譜,看到好康就先下可免費取消的訂單鎖住優惠,後續行程有變再調整都來得及。省錢這檔事,情報和手速,缺一不可。
與其花時間在網路上撈過期優惠碼,不如好好檢視自己手上的信用卡權益,鎖定銀行官方管道,搭配平台本身的促銷節奏。省下的旅費,不就是為了在異國巷弄裡多品嚐一道當地美食、多帶一件手作紀念品回家的底氣嗎?下次打開Agoda前,記得先翻翻你的信用卡優惠專區,那才是通往隱藏版低價的真正入口。
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