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得去年暑假,我帶家裡的小子去匯豐開戶,他剛滿十六歲,整天嚷著想學理財。那天陽光毒辣,我們擠在分行大廳排隊,冷氣開得跟冰庫似的,小子緊張得手心冒汗,我則忙著翻文件袋,深怕漏了哪張紙。開個未成年戶口,乍看簡單,但銀行規矩多如牛毛,家長得全程盯著,免得孩子被條款繞暈。這經驗讓我悟出點道理:教孩子管錢,得從開戶這第一步紮實做起,不是丟張卡了事。
為什麼非得家長陪著?香港法規硬得很,十八歲以下算未成年人,銀行怕孩子亂簽約惹糾紛,所以得靠監護人背書。匯豐的規矩更嚴,家長不親自到場,櫃檯連表都不給填。我問過行員,他們說這是雙重保障:一防詐騙,二防孩子衝動消費。想想也是,小子有次網購遊戲點數,差點刷爆我的附卡,要是他獨自開戶還得了?所以啊,陪著去不只是形式,是教他們責任的第一步。
流程其實不複雜,但得按步就班。先上匯豐官網預約,選家離家近的分行,免得孩子半路喊累。預約時別偷懶,填清楚孩子和家長的個人資料,系統會發確認郵件,列印出來帶去。到分行當天,最好提早十分鐘,櫃檯常排長龍。行員會先核對預約單,接著帶進小隔間,慢慢解說條款。重點來了:孩子得自己簽名,家長只能從旁看著,不能代勞。我記得小子手抖著簽完,行員還打趣說:「第一次吧?以後賺大錢記得回來存喔!」整個流程大概四十分鐘,如果文件齊全,一次就能搞定。
必備文件千萬別漏,少一張就得重跑。孩子的部分:身份證正本加影本(沒身份證用護照或出生證明代替),還有學生證或在校證明,銀行要確認身分。家長這邊更關鍵:帶雙證件,身份證和駕照或護照都行,影本各備兩份;再來是住址證明,三個月內的水電帳單或銀行月結單,上面得有家長名字。最容易被忘的是親屬關係證明,像戶口名簿或出生紙,證明你是孩子爸媽。我那次多帶了稅單,行員說不用,但備著總安心。另外,匯豐會收開戶費,大概一百港幣,記得帶現金或扣款卡。
開完戶只是起點,後續眉角更多。帳戶類型通常選綜合戶口,能存提款、轉帳,但不給信用卡或貸款,孩子得滿十八才能升級。匯豐會給本存摺和提款卡,家長得設好網銀權限,監控交易。我每週跟小子對帳,教他看收支明細,有次他亂買漫畫,被我抓包訓了一頓。還要注意最低存款,匯豐規定五千港幣免月費,不夠會扣錢,這點得盯緊。總歸一句,開戶不是辦完就丟,是親子理財的入門課,趁機教孩子量入為出,比塞紅包實際多了。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