剛幫老友辦完中古車轉名手續,站在監理站外抽菸時,看著來來往往焦頭爛額的車主,突然覺得該把這些年累積的實戰經驗寫下來。坊間指南總寫得冷冰冰,今天就用泡茶聊天的方式,跟你聊聊那些監理站櫃檯不會明說,卻能讓你少跑三趟的眉角。
前陣子接手了堂哥那台十五年神A,原以為雙方簽個名就完事,結果光搞懂「強制險過戶」和「牌照稅分割」就差點讓我暴走。記得第一次衝去監理站,排了四十分鐘隊,櫃檯小姐眼皮都沒抬:「阿伯,行照車主身份證字號和保險被保險人不符啦!」這才驚覺魔鬼藏在細節裡。
真正關鍵的其實是前置作業。買賣雙方身分證正本絕對要帶,但很多人栽在印章這關——最好是「原留印鑑」,當初領牌用哪顆章就帶哪顆。我有次幫鄰居辦,他帶了整盒印章到監理站現場試,後面排隊的人眼神都快殺人了。如果是公司車轉個人,還得帶大小章加公司變更登記表影本,這些沒備齊,連抽號碼牌的資格都沒有。
驗車這關最容易被突襲。老車常卡在燈殼霧化或剎車燈反應慢半拍,與其到監理站被退件,不如先繞去民間代驗廠花兩百塊「預檢」。上次陪朋友驗他那台改過排氣管的K8,驗車員拿根鐵尺量消音器角度,差半公分就吃鱉。偷偷告訴你,週三下午通常驗車車流最少,避開週一早上那種修車廠集體驗車的恐怖時段。
走進監理站大廳別急著抽號,先衝到諮詢台拿「異動登記書」。這張表格的用印位置超講究,買方簽名欄若蓋到賣方印章,整張作廢。有回看到個阿伯在櫃檯前抖著手塗立可白,後面隊伍全在嘆氣。填表時引擎號碼務必對行照逐字核對,VIN碼的英文「O」和數字「0」寫錯就等著重排。
過戶規費明面上是200元,但隱形成本才可怕。牌照稅按天數比例分算,我去年十月辦過戶,光拆算稅金就現場按了十分鐘計算機。最坑的是燃料費,就算你月中過戶,整月費用還是買方全扛。記得提醒前車主先把罰單繳清,去年接手的貨車竟有八張超速未繳,差點害我過不了戶。
強制險過戶比想像中麻煩。不是拿保單改名字就行,得請保險公司出批單。有次週五下午趕著辦,保險員說系統跑單要兩小時,監理站四點半拉鐵門的瞬間,我握著手機在騎樓差點哭出來。現在都學乖了,約過戶前三天就先跑保險公司辦批改。
完成所有程序拿到新行照那刻,別急著歡呼。衝去附近郵局換牌照稅單名義人才是真解鎖,否則明年四月稅單還是寄去前車主家。順手把ETC帳戶也過戶,免得之後收費站扣款失敗。上次朋友過完戶三個月收到前車主積欠的ETC費用,兩人為這事翻臉翻到差點上調解會。
真正省時的秘訣其實在「組合技」。約賣方早上九點直衝代檢廠驗車,十點半殺到監理站抽號碼牌,趁中午前辦完過戶,下午剛好去保險公司打批單。記得帶兩份影本分裝不同資料袋,買賣雙方各管一袋,資料不見時才不會互相怪罪。最後老司機的忠告:永遠預約兩次監理站時間,第一次當作是去探路。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