午後雷陣雨剛停,鐵皮屋簷還在滴水,阿雄抓著文件袋衝進仲介辦公室,領口汗濕一片。「林小姐,我的菲律賓廠工瑪莉亞簽證下週到期,現在辦續約來得及嗎?」仲介嘆氣抽出文件,紅色原子筆圈出居留證到期日——早在十五天前就該送件。阿雄眼前發黑,產線缺人的壓力瞬間砸在肩上。這種場景,我在人力仲介二十年看過太多次。工人續約不是填張表格那麼簡單,它是環環相扣的精密齒輪,錯過一個卡榫,整條產線可能停擺。
續約流程的致命傷往往是「時間差」。多數人等到合約快終止才行動,卻忽略文件驗證、境內外審查需要作業時間。勞動部法規白紙黑字寫著:最遲要在居留屆滿前三十天送申請。但實務上,我總盯著雇主提前三個月啟動。為什麼?上個月某科技廠案例血淋淋——新舊合約轉換期,外勞因文件銜接空窗被移民署註記違法,整整七天不能上工,生產線損失破百萬。
重頭戲在合約條款調整。別以為照抄舊約就安全,勞動基準法修正案像活水年年流動。去年新增「薪資透明化」條款,今年重點在「特殊加班時數上限」。我經手過某紡織廠慘痛教訓:續約時沿用舊制加班計算方式,結果勞檢時被追討三年加班費差額,連帶罰鍰噴掉八十多萬。魔鬼藏在細節裡:伙食津貼是否隨物價調整?返國機票貨幣匯率怎麼算?甚至連「颱風天出勤風險歸屬」這種冷門條款,都可能成為勞資爭議爆點。
備齊文件像在組裝精密儀器。必備三核心:勞動部核發的「招募許可函」、海基會驗證過的「外國人入國工作費用及工資切結書」正本、還有勞雇雙方簽名的「定期勞動契約書」。特別提醒,健康檢查報告常是隱形殺手。去年台南某工具機廠續約卡關,只因醫師在體檢表漏勾「無法定傳染病」欄位,等重新排檢耗掉兩週。更別提照片規格這種小事——移民署要求六個月內兩吋白底脫帽照,多少雇主栽在「照片與現貌不符」這種荒謬理由上。
送件後才是攻防戰開始。勞動部審查員可能突襲訪談工人,別以為只是形式。我見過審查員用工人母語問:「合約寫月薪27K,實際拿到多少?」工人老實答「仲介先扣5千服務費」,案件當場駁回。現在審查員甚至會翻查工人社群動態,曾有工人PO文抱怨「睡工廠鐵皮屋」,勞動部立刻要求提供住宿照片。通過審查後要盯緊「聘僱許可函」核發日期,這是辦理居留證的起跑槍。跑外事局遞件時,記得檢查勞動契約書騎縫章是否完整,少蓋一個章就得重跑。
最後的隱形炸彈是「三方權責」。別以為續約只是雇主與外勞的事,母國仲介才是關鍵樞紐。某營造廠續約時沒通知菲律賓仲介,結果新合約生效日當天,原仲介扣住工人護照要求支付「續約手續費」,工地當場開天窗。更要注意外勞可能藉續約談跳槽,法規允許外勞在合約屆滿前轉換雇主,雇主若沒在期限內完成續約,等於親手把訓練多年的技術員送給競爭對手。
續約不是蓋章簽字就落幕的儀式。新合約生效當天,記得帶工人到指定醫院辦「入國通報健康檢查」,超過三天未通報會被罰鍰。職業災害保險額度記得同步提升,去年高雄某金屬加工廠疏忽這點,工人斷指職災才發現保險給付不足,雇主自掏腰包賠償上百萬。這些年我看過太多雇主在續約迷宮裡撞得頭破血流,與其亡羊補牢,不如把續約當成年度戰略計畫——畢竟,穩住一名熟練工人,遠比訓練新手划算得多。
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