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身邊好多朋友都在討論買房的事,尤其是第一次踏入房市的新手,總被那個龐大的首期數字嚇到。我自己也經歷過這段掙扎期,記得五年前剛出社會時,存款少得可憐,連看個預售屋都心虛。但靠著一點點策略和堅持,我硬是湊齊了頭期款,買下人生第一間小窩。今天就想來聊聊,怎麼用聰明方法籌備居屋首期,讓這筆錢不再遙不可及。
很多人以為存首期就是硬存薪水,結果每月月光,越存越焦慮。其實關鍵在規劃預算,像我自己當時月薪三萬多,先列出所有開支:房租一萬二、伙食八千、交通兩千,剩下的八千全丟進儲蓄帳戶。聽起來很緊繃?但別急,我發現一個小技巧:把儲蓄當成固定支出,就像付房租一樣,自動轉帳到另一個戶頭,眼不見為淨。這樣一年下來,竟能擠出近十萬塊,連自己都嚇一跳。
省錢不是靠摳門,而是找對工具。台灣有不少政府補助能用,像青年安心成家貸款,頭期款能減免最高五十萬,只要年收入低於一定門檻就能申請。我當初跑了好幾趟區公所,文件準備齊全,一個月就搞定。另外,別忽略信用卡回饋或數位銀行的高利率活存,選個年息1.5%以上的帳戶,放個兩年,利息就夠付印花稅了。
想加速存錢?試著開源吧!我白天上班,晚上接案寫稿,每篇多賺個兩三千,累積起來很可觀。更棒的是,現在共享經濟盛行,把閒置房間短租出去,每月多收個五六千,不知不覺就補上首期缺口。記得,別讓額外收入亂花,專款專用才是王道。
貸款選擇也影響首期負擔。建議多比較銀行方案,有些專案提供低門檻頭期,甚至配合建商分期付款。我當初選了公股銀行的彈性還款,前三年只付利息,壓力小很多。買房是長跑,別急著一次到位,先從負擔得起的物件下手。
籌備首期就像跑馬拉松,起步慢沒關係,重點是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奏。這些方法聽起來簡單,但實踐起來需要紀律和耐心。回想那段日子,雖然辛苦,但每存下一筆錢,就離夢想更近一步。希望這篇分享能幫到你,勇敢踏出第一步吧!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