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嘅居屋計劃係基層市民上車嘅重要階梯,白表申請資格尤其關鍵。唔少人成日誤解白表門檻高不可攀,其實只要掌握細節,普通打工仔一樣有機會。今次就同大家拆解申請嘅魔鬼細節,唔好再畀坊間流言嚇退。
白表申請最緊要睇兩條線:收入上限同資產限額。以2023年為例,一人家庭月入上限係$33,000,總資產唔可以超過$925,000;二人或以上家庭月入上限$66,000,資產限額$185萬。呢啲數字年年調整,記得查房委會最新公告。特別提醒加班費同花紅都要計入收入,但強積金供款可以扣除,計數時要拎盡着數。
身份資格有啲隱藏陷阱要小心。申請人必須係香港永久居民,但配偶唔一定要永久身份,只要持有有效身份證就得。最易中伏係「住宅物業」定義——就算你十年前賣咗樓,只要曾經擁有過香港住宅物業,無論係咪已經轉名畀仔女,統統喪失資格。反而大陸或海外物業唔計入資產,呢點好多新移民都唔知。
申請程序分五步曲:第一輪交基本資料,通過審查先有資格抽籤;中籤後要交齊稅單、銀行月結單、強積金紀錄等證明文件;跟住揀樓階段要帶$2,500銀行本票做訂金;最後簽約時要預備樓價5-10%首期。成個過程隨時耗時半年,建議預先集齊三年稅單同半年銀行流水紀錄。
想提高中籤率有竅門。家庭申請比單身人士配額多五倍,已婚人士記得拉埋配偶申請。如果符合「家有長者」計劃,揀樓次序會跳前兩級,同住父母要過60歲兼持有醫生證明。近年新招係「電子申請」有專屬配額,識用手機交表嘅中籤機會高過寄信。
文件準備最容易出錯係地址證明。水電煤單必須顯示申請人全名,用信用卡月結單要確保地址與身份證吻合。曾經有申請人因為用咗公司宿舍地址,但冇業主簽署嘅租約證明而被DQ。最穩陣係提早三個月轉用私人地址登記,費事臨門撻Q。
白表之路唔易行,但比起私樓天價,居屋仍然係難得嘅上岸機會。記住每年3月同9月係申請黃金期,房委會網站會提前一個月公告細節。合資格嘅朋友千祈唔好嫌手續繁複,抽中嘅話隨時慳返幾百萬,呢鋪絕對值得博。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