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幫阿嬤找家務助理,才發現保險學問大。不是隨便保個意外險就夠,阿姨在廚房滑倒、搬重物閃到腰,甚至打破你家的古董花瓶,這些隱形風險沒cover到,後續糾紛才叫人頭痛。我翻遍十幾家產險公司條款,比價到眼花,乾脆把吐血整理的心得寫下來,給正在找幫手的你省點力氣。
你可能想:「政府不是有強制保職災險嗎?」對,但那只保「執行職務」時的傷病,而且理賠額度像杯溫水——不夠燙也不夠涼。我鄰居林太太的看護上周買菜被機車擦撞,腳踝韌帶裂開,職災險一毛不賠,因為「採買食材不算直接勞務」。最後阿姨的醫藥費、三個月無法工作的損失,還不是林太太自掏腰包貼補?這種痛,真的別等踩雷才懂。
真正實用的家務助理險,至少要抓牢三張防護網:意外死殘、實支實付醫療,外加第三人責任險。意外險是地基,但注意!別被「百萬保額」迷惑。有些方案把高空墜落、交通事故理賠打折,偏偏清窗戶、外出採買正是高風險場景。我細看條款發現,A公司方案寫著「非交通事故意外僅賠50%」,這等於百萬保額瞬間腰斬,還不如選B公司純意外險80萬,但條款沒藏陷阱。
醫療險更是魔鬼在細節裡。王阿姨去年請的助理拖地滑倒撞裂尾椎,光自費骨水泥就噴了六萬多。幸好她保的方案涵蓋健保不給付的醫材,否則一般實支實付險只賠病房費跟手術費,這種高額材料費根本打水漂。挑醫療險要盯緊「雜費額度」和「自費項目比例」,別被漂亮的「每日病房三千元」迷惑——真正燒錢的從來不是躺病床的錢。
最容易被忽略的是第三人責任險。陳先生家的助理擦花瓶時失手摔破清代玉珮,鑑價三十萬。如果沒這層保障,助理賠不起,雇主法律上雖無責,但人情壓力下陳先生還是賠了半價。責任險年繳約五百元就能買到百萬財損額度,這種小錢千萬別省。
比價實戰技巧:年齡是保費關鍵。同樣方案,30歲助理年繳約1200元,50歲可能跳到2200元。我列了張比價表給阿嬤參考:
Y方案便宜但醫療保障薄弱,Z方案意外保額看似高卻有打折陷阱,最後我們選X。另個省錢秘訣:直接上產險公司官網投保。同樣X方案,透過仲介買貴了15%,因為被抽佣金。
簽約前務必確認「生效日」。曾有人保完隔天助理就受傷,但保險公司說「網路投保需三天審核期」,空白期得自己扛風險。現在我都要求印出要保書,盯著對方蓋「當日零時生效」章才安心。
真心提醒:與其事後扯理賠,不如花一小時研究條款。把助理當家人照顧,這份保險其實是給自己的安心。下次看到「最便宜」三字先深呼吸——撿到槍的可能是你自己。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