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週整理抽屜翻出三張閒置的信用卡,才驚覺自己曾當過銀行眼中的「年費肥羊」。其中一張安信的白金卡,明明早就沒在用,帳單卻默默扣了兩千元年費,當下真的搥心肝。這幾年摸透銀行遊戲規則後,發現年費根本是場心理攻防戰,關鍵在於你有沒有掌握那幾句通關密語。
安信的年費策略其實藏著精妙設計。他們常把「首年免年費」當誘餌,像釣魚時閃亮的假餌。第二年開始的規則才是重點,我見過最狠的是「年刷12次但低消需滿10萬」,換算下來每次消費要砸八千多,根本是陷阱題。有次和理專喝咖啡聊到,他笑說:「年費是篩選客戶的濾網啦,會吵的客人銀行才捨得給糖」。
真正省年費的秘技不在官網,而在通話紀錄裡。去年幫家人談判的實戰案例:撥客服專線先溫柔地說「這張卡我很喜歡,但年費壓力有點大…」,等對方搬出制式方案再嘆氣:「可能得剪卡了」。這時奇蹟發生了!客服突然改口:「我幫您爭取到特殊方案,半年內刷滿六萬就免年費」。看吧?銀行口袋裡永遠有沒亮出來的牌。
更進階的玩法是活用「冷門權益抵年費」。像安信某張商務卡附贈的機場接送,市價值1200元。我算過,如果出國兩趟就賺回2400元,超過年費本身價值。這種時候反而該留著卡,權當用年費買服務套裝。有位精算師朋友更絕,專挑要收年費但現金回饋率3%以上的卡,他說:「當成花錢買高回饋門票,刷三十萬就回本」。
最近發現安信的新套路是「年費轉點數」。上個月收到帳單時,客服主動提議:「繳年費送三萬點,相當於換兩張電影票喔」。聽起來很甜?我當場按計算機:三萬點價值約450元,但年費要2000元,根本是打兩折的購物金。我回他:「不如直接減免1500元,剩下500我立刻刷保費補上?」沉默五秒後,答錄機般的人工語調突然變成人聲:「好的,我幫您申請專案」。
最近幫剛出社會的侄女辦卡,發現安信對新鮮人特別寬容。她辦的LINE聯名卡連基本年費都沒有,綁電子支付在超商買奶茶都有回饋。銀行精得很,與其收年費趕跑客戶,不如放長線釣大魚。倒是持卡十年的老客戶要警覺,銀行最愛對安靜的熟客收「沉默年費」,彷彿在測試你的底線。
剪卡是最後手段。去年我停掉某張安信卡時,挽留部門給出「終身免年費」的條件。有趣的是,三個月後收到新卡推薦函,額度竟提高20%。原來在銀行眼中,會理性剪卡的客戶才是值得投資的對象。現在我的錢包只留三張卡:一張靠保費免年費,一張靠權益回本,最後那張純粹因客服太會做人——畢竟能讓銀行心甘情願免年費,也是種生活成就感吧?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