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天在信義區百貨公司結帳,前面一位阿姨掏出安信EarnMore銀聯鑽石卡,店員眼睛一亮:「這張回饋很高耶!」我才驚覺這張低調的卡,早是精打細算族的隱藏版武器。它不是頂著「尊榮」光環的浮誇卡片,更像是巷口那家永遠排隊的滷肉飯——懂門道的人才知滋味。
說真的,現在信用卡戰場廝殺慘烈,動輒號稱5%、10%回饋,細看卻綁一堆「當月需刷滿三萬」、「限指定通路」的枷鎖。EarnMore鑽石卡像個老實人,直接亮底牌:國內消費筆筆3%現金回饋無上限,銀聯通路再加碼到5%。你知道嗎?我上個月在微風超市買菜、巷口繳水電費、甚至幫女兒買線上教材,月底帳單直接折抵快兩千塊,那種「刷多少實拿多少」的踏實感,比抽中百貨公司來店禮還爽。
開卡禮絕對要精算。銀行官網寫著「首刷滿額送萬點」,但魔鬼在細節裡。我研究過,與其衝高單筆刷精品(風險大又可能後悔),不如鎖定「生活必需爆發期」——像是趁週年慶補齊全家冬衣,或年前大採購家電。去年十一月我搭上新光三越滿萬送千,疊加卡片本身的3%,等於打八七折,再把開卡禮換成百貨禮券,隔月買年菜直接免錢,這種疊加術才是真本事。
這張卡最狠的殺招藏在「無腦刷」三字。多數高回饋卡要你記住「週三超市日」、「週五網購日」,腦容量根本不夠用。有次週末臨時要買除濕機,衝去燦坤直接刷,事後才想起別張卡週日沒加碼,正懊惱時發現EarnMore照樣給3%,當下真有撿到錢的竊喜。更別提它連繳稅、醫院掛號費都認,我媽慢性病每月回診,用這卡繳費居然也生出現金回饋,堪稱最療癒的副作用。
海外消費才是銀聯鑽石卡的主場。很多人不知道,銀聯在日韓泰的覆蓋率比想像中高。去年東京自由行,從淺草百年和菓子店到秋葉原動漫小店,八成店家能拍銀聯卡。5%回饋疊加免1.5%海外手續費,等於打九三折。我在Loft掃貨時,隔壁香港遊客用某國際發卡組織卡結帳,光手續費就被扣四百多台幣,我們相視苦笑,他嘆氣:「早該辦張銀聯的。」
隱藏版甜頭別漏勾!鑽石卡配的機場貴賓室不是擺飾。桃園二航廈那間「環亞」我常去,熱食吧檯比航空公司自營廳還豐盛。有次班機延誤五小時,我在裡頭吃完牛肉麵又外帶三明治,省下餐廳開銷還賺到舒適。更別提免費市區停車,台北東區停三小時就回本兩百,比搶百元快剪還划算。
申請眉角得摸透。這卡雖主打親民,但銀行核卡還是有潛規則。我陪朋友送件時,發現他薪轉戶在安信,三天就核卡;另位自由工作者附上全年接案金流明細,額度竟給更高。關鍵在「證明穩定現金流」,定存單、股票庫存截圖都管用。別被「鑽石」二字嚇到,它要的是會精算的生活家,不是揮金如土的闊佬。
用了兩年,這張卡像我的財務管家婆。它不玩噱頭,默默把零碎消費攢成實質回饋。看著APP裡每月成長的折抵金,突然懂了什麼叫「小錢滾大雪球」。下次你在7-11掏卡結帳前,不妨瞄一眼櫃檯旁的申請書——那可能是你啟動「無痛存錢計畫」的鑰匙。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