利用非法手段获得并公开曝光他人隐私数据与信息,这种行为被称为“开盒”。其背后涉及到一个来自海外的“社工库”,即Hei灰产业从业者收集泄露的个人信息搭建的数据库。单个群组内多则28万人,少则数千人。短短一个小时内,便有数百位网民提供名字或手机号,进行“开盒”。
算法时代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,也引发了隐私数据裸奔的隐忧。大家一定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数据‼️
要注意‼️
谨慎分享数据
在社交媒体和其他网络平台上,避免泄露真实身份等敏感信息(如住址、生日、证件号)。限制个人信息所见范围,如关闭“允许陌生人查看朋友圈”)。
减少数据暴露
定期清除浏览历史、搜索记录和缓存数据;使用不同浏览器区分生活、工作、娱乐场景,有效隔离数字身份;使用一次性邮箱注册不重要的网站,避免参与过度索取个人信息的问卷调查、抽奖活动。
妥善设置权限
合理设置隐私选项,安装应用时谨慎授权,避免授予不必要的权限,如位置信息、通讯录、摄像头等。定期检查手机/电脑应用权限,关闭非必要权限(如导航软件无需麦克风)。
拒绝未知链接
不要随意点击来路不明的链接,以防进入钓鱼网站或感染恶意软件,导致个人信息被盗取;许多免费应用通过数据变现盈利,需权衡便利与隐私代价。
多元密码策略
在不同平台尽量使用不同的账户名和密码,在游戏中或其他网络社区保持匿名或使用昵称,减少被搜索到的可能性。避免使用简单容易猜到的密码,如姓名缩写、生日、电话号码等,可以采用密码管理工具(deepseek推荐:密码管理器Bitwarden或1Password)。
提高警惕意识
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请求和信息;开通银行/支付平台的异常交易提醒;多关注个人隐私保护的相关新闻、法律法规等,不断提高自身隐私保护能力。

- 感谢博主大大的分享。
- 这个避雷贴太及时啦!
- 先收藏回头慢慢看
- 哇!感谢分享
- 小姐姐真厉害
- 太及时正好有用
- 哈哈哈,厉害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