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:
身边有几个朋友都是40岁以后才来加拿大
国内还算中产,大部分拖家带口
想说:现状不怎么乐观
国内还算中产,大部分拖家带口
想说:现状不怎么乐观
英法语都一般,有的还在努力学习中:
45岁,一家三口,老公送外卖,老婆超市收银
40岁,一家四口,夫妻一起干DEP,(法语Depanneur的缩写,好听点叫便利店,其实就是杂货店)一天12小时累的要死,没有节假日.
36岁,单身,攻读服装设计
46岁,离异单身带一个小孩,餐馆清洁+按摩店
50岁,一家五口,老公开餐馆,累!
35岁,老公开呜波儿,老婆食品厂搬砖
42岁,老公在家带孩子,老婆保险销售
40岁,一家三口,老公计算机码农,老婆寿司店打工
37岁,无业,学语言领补助
51岁,装修小工
38岁,单身男,无业,攻读房产经纪中
其余混的还不错的:都是35岁之前来加拿大,来了就上学,全部获得当地文凭,目前都在不错的老外公司搬砖,但混到高层的寥寥无几.
还有一部分是来自法国的留学生,有法国文凭,法语也不错,加上法国有实习经历,也会直接在加拿大找到工作.
一点建议:如果是年龄超过36岁,除非是国内有外企工作背景(但也要英语或法语很好),不然来了基本就是这些工作.
如果还有小孩,提个醒:目前加拿大这边无论是祖国还是老外圈子,上学也开始内卷了。盆友的小孩打个冰球都要四点爬起来上课!
如果是家里有钱还好,否则压力真的很大.
分分钟把你从国内中产变回无产
加上现在的加国,生存指数不比十年前,房价/利息/物价/汽车保险/油价在疫情后涨的离谱!
只能说海外真不是天堂,用我英国朋友的话说,移居海外,喜忧参半,别放着国内好日子不过,来者慎思!
预览图:

评论:
- 很真实,我同学当年都是大学毕业去美加读研,能出去的全是申请到奖学金的学霸,如今20多年过去,也都体面安稳了。但是现在出去的,其实很多人就是在逃离国内的内耗内卷,或者说人到中年职业发展遭遇瓶颈,甚至可以说是职场loser。然后以为自己物欲下降,在国外寻找一份宁静,结果看个病装个牙还得回国……我朋友老公在国内打拼,她去给两个孩子陪读,为了看病方便,想买好一些的医疗险,结果打听一圈,周围华人都没配置的
- 姐妹们,这个po主骗人的,典型的上车锁门,加拿大职业不分贵贱,空气好食物好,人人都有大house,一加元炸鸡吃到饱,给我使劲润,不要让po主锁门心思得逞。
- 以前看到啥都想反驳两句现在真的是看热闹心态了。我爸妈一个45一个43的时候带我出国的。反正我们仨都不后悔,我妈裸辞公务员我爸裸辞大学教授。我当时高一已经读完了。现在的想法是,人生苦短开心就好吧,没必要让别人认同啥
- 我29岁才博士毕业,本来已经入美籍,第二年通过特人才渠道入籍瑞士,移民对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忘掉你来自何处,当下即是你的祖国,保护它,建设它,不要去比较,结识新的朋友,学习新的语言,让自己拥有更多学习的机会,语言是很好的成长工具,新的语言会让你产生新的思维方式,新的朋友会带给你新的世界。享受时下,人生太短,来不及后悔,世界太小来不及回头。加油!
- 我在加拿大待过4年,不是移民,感觉不咋样。移民适合两种人,一种特有钱,到那去享受生活去了,不用工作。还有一种人在国内蓝领,工人,搬砖的,到那里挣得多,地位高了,不会被看不起(因为阶级扁平化),比在国内有底气。其他人有好工作的,收入可以的还是别去,去了就后悔。年纪一大把还从零开始,一辈子融不进白人社会,朋友都是中国人,看中国连续剧。孩子成了香蕉人跟你思维完全不一样。唉,多拧巴的生活。
- 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人说加拿大不好 我和老婆在国内自己做老板 两人月入10万 还是放弃国内生活刚来到加拿大4个月 现在觉得挺值的
- 44岁,来加拿大蒙特利尔6年,一家4口,我在做室内设计,老公项目助理,每月还是入不敷出,要用存款
- 一句话即可总结,下限高上限低…看自己内心追求什么生活方式,小马过河冷暖自知,家里有来了快20年的,富裕算不上,原来在花都生活如牛马,现在3个house,车都换了n台,也就是踏踏实实普通打工人…幸福这玩意吧,有时候比的不是家有多大,而是更多取决于家徒四壁之内的笑声。当然,很看重经济因素的,的确要慎重…挣大钱还得是天朝
- 我就是39出来读书的,40岁毕业找到工作。挺好的
- 家里有亲戚零几年就去加拿大了,后来在那边得了癌症一趟一趟回国看病化疗,最后人还是没了,家里人都说如果当时没出国可能还得不了癌症,那边气候太阴冷了常年晒不到太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