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在整理舊光碟時翻出當年那捲《龍貓》錄影帶,塑膠殼都發黃了。突然想起前幾天在捷運上,聽見兩個小學生興奮討論「龍貓國語版哪裡能抓」,心裡咯噔一下。這些年網路上流竄的所謂「高清免費資源」,十個有九個藏著惡意程式或浮水印,更別說那畫質糊得像隔著毛玻璃看風景。
記得2001年宮崎駿來台演講時說過:「當孩子們在昏暗房間盯著盜版光碟,那些失真的色彩會吃掉魔法。」當年不懂這話的分量,如今看見臉書社團裡滿是「免空載點」「破解版」的貼文,才驚覺我們親手把森林精靈塞進滿是雜訊的鐵盒裡。
其實官方管道比想像中親民。去年吉卜力工作室開放台灣地區的獨家授權,某影音平台會員價甚至不夠買杯星巴克。重點是片尾那三分半鐘的製作花絮——那些手繪原稿掃描過程,盜版永遠會一刀剪掉。當小月趴在龍貓肚子上時,膠片特有的微粒感在正版串流裡會化成月光下的薄霧,這是數據壓縮永遠偷不走的溫度。
有家長跟我抱怨:「孩子吵著要下載到平板帶去露營啊!」後來我在他們家電視投屏《風之谷》,小男孩突然指著腐海螢光說:「比手機亮好多!」那一刻他眼睛裡的星光,正是宮崎駸當年堅持用35mm膠卷拍攝的意義。畫質從來不只是像素,而是讓王蟲鱗片的反光能灼痛視網膜的魔法。
下次聽見「免費資源」的誘惑時,想想灰塵精靈集體搬家的名場面。那些在光束裡飛舞的微塵,需要夠純淨的載體才不會淪為模糊的灰斑。龍貓的森林正在消失,但我們至少能守護通往魔法世界的隧道不被壓縮成低畫質的捷徑。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