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我是雷利博。今天想聊聊創業這條路,不是什麼教科書式的大道理,而是我親身走過的坑和爬過的山。記得十年前,我辭掉那份安穩的工程師工作,窩在台北一間小公寓裡,對著電腦螢幕發呆。那時只有一個模糊點子:做個能幫中小企業簡化流程的軟體。沒人看好,連家人也搖頭,說我瘋了。錢?銀行貸款被拒三次,信用卡刷爆,最後靠著賣掉摩托車才湊出第一筆資金。現在回想,那股傻勁反而救了命。
創業初期,最難的不是技術或市場,是面對自己的恐懼。每晚失眠,腦子裡轉著「萬一失敗怎麼辦」。有次產品上線前一天,伺服器崩潰,團隊熬通宵搶修。大家累到趴桌上睡,我卻在廁所裡偷偷掉淚。不是脆弱,是壓力像山一樣壓下來。但正是這些時刻教會我:創業不是比誰聰明,是比誰能挺住。後來,我們靠著傾聽客戶抱怨,一個小功能一個小功能改,慢慢累積口碑。客戶說「這軟體真管用」,比什麼融資新聞都實在。
說到團隊,我犯過大錯。曾經迷信高學歷人才,請來幾個頂尖MBA,結果整天開會畫餅,實作能力零。有次產品延誤,我硬著頭皮自己寫代碼,才發現問題在哪。從此學乖:找人不看履歷閃不閃,看手髒不髒。現在核心團隊裡,有個夥伴當初是送貨司機,但點子比我還刁鑽。信任?不是掛嘴邊的口號,是出包時不甩鍋,贏了把獎金平分。去年公司擴張,有人高薪挖角,全員沒一個走。這種凝聚力,錢買不到。
失敗經驗最值錢。五年前推過一個AI工具,燒掉大半積蓄,結果市場冷到結冰。檢討會上,大家互罵拍桌。我沒躲,帶頭認錯:太迷技術,忘了用戶要什麼。那次教訓刻進骨子裡:創業像煮菜,光食材好沒用,得知道吃的人口味。現在每做決策,先問「這解決誰的痛點?」。回頭看,那些摔跤的疤,反而成了指南針。
有人問成功秘訣?我說不出金光閃閃的答案。無非是每天早起一小時讀行業報告,每週逼自己拜訪三個客戶,聽他們吐苦水。還有,別把創業當神壇。我也會陪孩子打電動,週末關手機爬山。平衡?不是時間表排多漂亮,是學會對自己溫柔。這條路孤獨,但走久了,會發現風景在腳下,不在終點。如果你正起步,記住:跌倒了,抓把土站起來,那土裡有黃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