茶水間飄著咖啡香,我盯著螢幕上那封被退回三次的企劃書郵件,指尖發涼。隔壁部門的陳經理又發來一句:「請重新檢視內容。」簡短得像把刀。那晚回家,我把領帶扯鬆癱在沙發,突然想起剛入行時前輩說過:「在職場,話說得漂亮不如聽得明白。」十年浮沉才懂,真正的溝通高手,都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下功夫。
上個月帶新人小雅見客戶,對方負責人語速快得像連珠炮。小雅筆記抄得飛快,結束後卻憋紅臉問:「趙哥,我是不是該多說點?」我搖頭,翻開筆記本指著她漏掉的關鍵詞:「王總兩次提到『預算靈活性』,你聽見了嗎?」她愣住。後來方案依此調整,簽約那天王總拍我肩膀:「你們是少數真懂我們痛點的團隊。」你看,耳朵才是職場最貴的奢侈品。
有次和老闆爭論年度策略,我準備三十頁簡報想「說服」他。開場五分鐘,他忽然摘下眼鏡揉眉心:「愛民,你覺得東南亞市場的匯率風險怎麼控?」我滔滔不絕的數據卡在喉嚨——原來他真正焦慮的是這個。當我撕掉後半部PPT改談避險方案,他身體前傾了十五度。這十五度,是從對立到同盟的距離。
最難熬是協調跨部門衝突。產品部嫌行銷方案天馬行空,行銷部罵產品設計守舊。我在白板畫下兩個交疊的圓圈:「左邊是產品現有功能,右邊是行銷想說的故事,中間重疊區叫『用戶買單的理由』。」有人冷笑:「這不是廢話?」我指向茶水間:「就像各位搶咖啡機,與其爭誰該先倒咖啡,不如把濾杯換成大容量。」會議室突然安靜,那天的咖啡特別香醇。
電梯裡遇見董事長,他隨口問:「最近忙什麼?」若回答「在做Q3財測」就蠢了。我舉起手機給他看女兒在成果發表會彈鋼琴的影片:「比財報數字更頭痛的是陪小祖宗練琴。」他大笑時電梯門開,秘書驚訝地看他搭著我肩膀走進辦公室。真實感比專業術語更能敲開人心。
現在寫郵件前會做個實驗:把收件人名字蓋住,自問「這語氣像在跟活人說話嗎?」刪掉所有「敬啟者」、「茲收到」之類的殭屍用語。上週法務部最難搞的Lisa居然回信:「謝謝你把條款解釋得像我媽煮的粥——清楚又暖胃。」看,溫暖比精準更有穿透力。
客戶窗口換了三次,新來的Kevin總已讀不回。我傳訊:「剛發現您領英寫著擅長浮潛,下月去小琉球能否推薦潛點?」十分鐘後他傳來五家店名,附帶一句:「你要的報價單在附件。」人脈銀行裡,「興趣」是利率最高的貨幣。
上週五加班到九點,清潔阿姨拖地經過我座位,突然用台語說:「少年仔,你鍵盤敲得比阮孫打遊戲還兇。」我關掉電腦笑問:「阿嬤覺得孫子為什麼愛打遊戲?」她抹布一揮:「伊說組隊打怪有人相挺啊!」那瞬間我頓悟:所有職場困境的本質,都是尋找能並肩作戰的隊友。
溝通從來不是修辭學,而是一場發現他人靈魂坐標的探險。當你不再急著點亮自己的燈塔,反而能看清整片星圖如何彼此照亮。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