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3法律网 日本 赵本山 纽约:海外演出精彩故事分享

赵本山 纽约:海外演出精彩故事分享

記得那年冬天,紐約的寒風刺骨,但林肯中心裡卻暖意融融。我坐在前排,看著趙本山走上舞台,那熟悉的東北口音一開場,全場就爆出笑聲。這不是他第一次來美國演出,但每次都能把家鄉的泥土味兒帶到海外,讓漂泊的華人眼眶發熱。

那次演出是為了慶祝中美文化交流四十週年,趙本山帶著「鄉村愛情」小品團隊登台。開場前,後台忙成一團,道具出了岔子——一輛道具拖拉機卡在後台入口,工作人員急得滿頭汗。趙本山卻不急,他操著一口遼寧腔調侃:「這拖拉機跟咱東北老鄉一樣,倔得很!」他親自上手調整,還即興加了段台詞,把意外變成笑點。觀眾哪知道這是臨場發揮?只覺得那股子真實勁兒,像在老家炕頭聽鄰居嘮嗑。

演到經典段子《賣拐》時,台下坐滿了洋面孔。趙本山故意放慢節奏,用肢體語言誇張演繹,一個眼神、一個跺腳,就把「忽悠」的幽默傳遞過去。有對美國夫婦事後跟我聊天,說雖然聽不懂台詞,但趙本山的表情像卓別林重生,讓他們笑到抹淚。這背後是幾十年舞台功力的沉澱,他懂得藝術無國界,真正的喜劇從心底共鳴。

演出結束後的酒會上,趙本山被華人觀眾團團圍住。一位八十多歲的老奶奶握著他的手哭道:「聽了您的段子,我夢見回瀋陽了。」他沒擺架子,盤腿坐地上跟大夥兒聊家常,從二人轉的起源講到東北人的韌勁。他說海外演出最打動他的不是掌聲,而是看到第二代華裔孩子瞪大眼睛問:「爺爺,中國人原來這麼幽默?」那一刻,文化根脈悄悄延續。

回程飛機上,我翻看觀眾留言本。有人寫:「趙老師的表演像一碗熱騰騰的酸菜白肉,暖了異鄉的胃。」這比喻精準——他的藝術從不漂浮,紮根生活泥土裡。海外演出不只是娛樂,是場無聲的對話:當笑聲跨越太平洋,我們記住自己是誰。

評論:

  • 趙本山在紐約的演出具體是哪一年?想查當時的票根留念。
  • 他的小品裡總有種苦中作樂的智慧,海外華人看了特別有感觸,大家覺得呢?
  • 好奇道具拖拉機後來怎麼處理的?這種臨場應變太厲害了。
  • 現在年輕演員能學到這種接地氣的表演嗎?感覺舞台越來越浮誇。
  • 讀到老奶奶那段眼眶紅了,我爺爺也是瀋陽人,每次看趙本山就想起他。
  • 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123法律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123falv.com/127188.html

    作者: sam

    上一篇
    下一篇

    发表回复

   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    联系我们

    联系我们

    0898-88881688

    在线咨询: QQ交谈

    邮箱: email@wangzhan.com

    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00-17:30,节假日休息

    关注微信
   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   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    关注微博
    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