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得去年冬天在多倫多飄雪的日子,我窩在公寓裡翻著手機,突然想起家鄉貴州那股酸辣交織的滋味——苗王酸湯魚。那種酸湯是用發酵米湯熬製,配上鮮活魚肉,入口先酸後辣,層次分明得讓人上癮。可惜在多倫多這座移民城市,找正宗版本就像大海撈針,試過幾家號稱「地道」的店,湯頭卻稀薄得像速食包,魚肉也柴得沒靈魂。直到上個月,朋友帶我去北約克一家不起眼的小店,招牌寫著「苗王酸湯魚」,推門進去那股酸香撲鼻,瞬間喚醒童年記憶。
這家店藏在一條老街上,門面低調得容易被忽略,但裡頭擠滿了華人面孔,空氣裡瀰漫著酸湯的發酵香氣。老闆是位苗族大叔,操著濃厚貴州口音,見我好奇就聊起來。他說湯底是每天現熬的,用貴州運來的糯米發酵三天,再加新鮮番茄和野山椒慢燉,絕不加味精或化學酸劑。魚是當天從湖區運來的活鱸魚,現點現殺,肉質彈嫩不腥。我點了一鍋酸湯魚,湯色金黃透亮,喝一口酸得爽利,辣勁慢慢從喉嚨爬上來,卻不嗆喉,反而帶出魚肉的鮮甜。配上老闆自製的蘸水——辣椒碎混蒜泥,沾著魚肉吃,層次感爆棚。
多倫多的中餐館常為了迎合本地口味妥協,但這裡堅持傳統。大叔說,酸湯魚在苗族文化裡是待客的靈魂菜,湯的酸度代表誠意,辣度象徵熱情。他邊說邊示範吃法:先喝湯暖胃,再撈魚肉配米飯,最後用湯泡飯收尾。一頓下來,身子暖烘烘的,連多倫多的寒風都忘了。價格也實在,兩人份酸湯魚加配菜約四十加幣,比市中心那些網紅店便宜三成。環境雖簡樸——木桌木椅,牆上掛著苗族刺繡——卻有種回家的親切感,服務生會貼心問辣度調整,適合帶長輩或孩子來。
如果你在多倫多尋覓正宗酸湯魚,別被那些花俏裝潢騙了。這家店沒有米其林光環,卻用時間熬出真滋味。記得避開週末尖峰時段,我上次週五晚上去排了半小時隊。離開時打包了湯底回家煮麵,隔天加熱香氣依舊濃郁,證明功夫在細節。美食不只是填飽肚子,更是文化的延續。在這裡,一碗酸湯魚連著貴州的山川人情,讓異鄉遊子嚐到根的味道。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