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開良友記那扇略顯斑駁的木門,油鍋爆炒的嗞啦聲混著人聲鼎沸,瞬間將你裹進暖烘烘的煙火氣裡。二十年老店,菜單密密麻麻寫滿牆,初次造訪總叫人眼花撩亂。別慌,跟著吃了十幾年的老胃袋走,這幾道不點會後悔的靈魂菜色,才是穿透喧囂直擊味蕾的暗號。
頭一道,別被樸素名字騙了——「沙茶牛肉煲」。端上來是只滾燙的粗陶砂鍋,揭蓋瞬間,濃郁的沙茶醬香混著蒜酥焦香劈頭蓋臉襲來,熱氣蒸得眼前模糊。老闆娘說沙茶醬是獨門秘方,蝦米、扁魚、花生碎慢火熬足三天,那股鮮鹹帶微辣的複合香氣,是工業醬料永遠模仿不來的深度。牛肉片切得豪邁,裹著濃稠醬汁蜷縮在洋蔥與青椒間,你夾起時得小心,肉片顫巍巍掛著醬汁,稍不留神就滴落。入口先是沙茶醇厚的鹹香,接著是牛肉的鮮甜湧上,最後一絲若有似無的辣意在喉頭收尾,扒兩口白飯,靈魂都被勾走了。
第二味,考驗識貨人的眼光——「潮州凍魚飯」。別被冰涼賣相勸退,這可是老饕才懂的功夫菜。選當日現流馬頭魚,肉質緊實細緻,蒸熟後浸入特調魚露高湯,放涼凝結成凍。上桌時魚肉雪白如玉,嵌在琥珀色晶瑩魚凍中,像件藝術品。夾一塊連凍帶肉,魚凍入口即化,釋放濃縮的海洋鮮味,襯得魚肉更加清甜。沾點附上的普寧豆醬,鹹鮮微甘,平衡得剛剛好。老闆說這道菜關鍵在「凍」字,湯汁膠質不足便不成型,火候稍過魚肉則老,是時間與經驗熬出的冷冽鮮美。
第三道看似尋常卻暗藏玄機——「古法蔥油雞」。選用閹雞,肉質比一般雞隻更肥嫩。蒸熟後冰鎮鎖住肉汁,斬件堆成小山,淋上滾燙的現炸蔥油。關鍵在那勺蔥油:青蔥切細段入冷油,小火慢慢熬到蔥段焦黃酥脆,香氣全逼進油裡。熱油澆上雞皮那刻,「滋——」一聲脆響,蔥香爆炸般瀰漫開來。雞皮緊緻彈牙,皮下凝著晶瑩的膠質凍,雞肉滑嫩多汁,完美吸附蔥油鹹香。夾塊雞肉連同炸得酥香的蔥段一起入口,脆、嫩、鮮、香在嘴裡交織,平凡食材做出不平凡的層次。
最後收尾,來碗「手打魚丸湯」洗洗味蕾。湯頭極清,是用大量魚骨、蘿蔔慢燉的奶白湯底,過濾得清澈見底,只飄著翠綠芹菜珠。魚丸是每天現打的,用新鮮海鰻肉反覆捶打至起膠,捏成乒乓球大小。咬下去瞬間,外層微帶韌性,內裡卻像雲朵般蓬鬆柔軟,鮮甜汁水在齒間迸開。湯裡沉浮著幾塊白蘿蔔,燉得通透,吸飽了湯汁的清甜。沒有多餘調味,純粹靠食材本真鮮味說話,一碗下肚,五臟六腑都熨貼了。
良友記的魅力,在於這些不靠花俏擺盤、不追逐網紅流量的老派堅持。灶台上翻騰的鑊氣,砂鍋裡咕嘟的聲響,甚至是牆角那疊磨損的點菜單,都是時間醃漬出的風味。下次推門而入,別再對著菜單發愣,直接點上這四味。當沙茶的濃烈、魚飯的冷冽、蔥油的焦香和魚丸的清甜,輪番在你舌尖上演,你會懂,為何總有人甘願擠在油膩的卡座裡,等那一口滾燙的舊時光。老店的靈魂,就藏在這些重複了千萬次、卻依舊認真的滋味裡。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