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陣子,我剛從台北出差回來,腦海裡還迴盪著那碗熱騰騰的拉麵香氣。作為一個從小在甘肅長大的華人,我對蘭州牛肉面有著近乎偏執的熱愛。每次旅行,總會刻意尋覓那些聲稱正宗的店鋪,試圖找回童年記憶中的味道。這次,朋友強力推薦孫記蘭州拉面,說它在當地小有名氣,我二話不說就衝了過去。店鋪藏在中山區一條小巷裡,門面不大,卻擠滿了排隊的食客。空氣中飄著牛骨湯的醇厚香氣,瞬間勾起我的鄉愁。
一走進去,服務生熱情招呼,我點了招牌牛肉拉麵。等餐時,觀察廚房師傅的動作,他熟練地拉扯麵條,那種勁道十足的「拉」字精髓,讓我心頭一熱。正宗蘭州牛肉面的標準,講究「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」——湯底清澈如鏡、白蘿蔔片鮮亮、辣椒油紅艷、香菜青蔥點綴、麵條金黃透亮。孫記的湯底端上桌時,第一口下去,牛骨熬煮的鮮甜瞬間爆發,層次分明,沒有過多味精的假鮮,而是長時間慢燉的自然甘醇。牛肉片切得厚薄適中,入口即化,帶點筋膜的嚼勁,完美復刻蘭州老字號的風味。麵條是手工現拉的,粗細均勻,咬下去Q彈不軟爛,吸附湯汁的能力一流。配上一小碟酸菜,解膩又提味,整體平衡得恰到好處。
不過,談到正宗性,我得老實說,孫記並非百分百原汁原味。蘭州本地的牛肉面,湯底通常更清淡,強調原湯的純粹,但孫記為了迎合台灣口味,加了點微甜調味,這點小變動讓老饕如我有點小遺憾。但換個角度看,這種在地化反而讓它更親民,不至於讓初次嘗試的人覺得太「衝」。價格方面,一碗招牌牛肉拉麵賣180元台幣,在台北算中等偏高,但考量到食材品質——牛肉給得大方,目測有六七片,湯底真材實料熬製,比起一些連鎖店用粉泡的湯,這裡的CP值絕對過關。我額外加點了小菜拼盤,像涼拌黃瓜和滷蛋,每份50元,份量足,味道家常卻不馬虎。整體吃下來,一個人花個250元,就能飽足一餐,在物價飛漲的今天,算是合理投資。
推薦嗎?當然,如果你是蘭州牛肉面的新手,這裡是個絕佳的入門點,味道紮實又不失驚喜;但如果你追求極致傳統,可能得飛一趟甘肅了。那天吃完,我坐在店裡發呆,想起小時候在蘭州街頭捧著碗熱湯的時光,孫記雖有調整,卻成功喚醒了那份溫暖。下次再訪台北,我肯定會帶更多朋友來,分享這碗跨越地域的情感。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