站在卡尔加里西北区这个刚成交的独立屋前,看着搬家公司进进出出,我灌了口Tim Hortons。这房子挂牌价比去年同街区类似房源高了整整15%,买家还是二话不说抢下了。中介老王拍拍我肩膀:“早叫你去年下手,偏不信邪。” 这话像根小刺扎在心上,去年此时我还在观望,总觉得油价波动下的阿省房市不稳当。
卡尔加里的房价,这几年走得比弓河的水还急。翻翻地产局的数据,独立屋中位价去年悄悄摸过了60万加元门槛,某些热门学区房更是像装了火箭。但你说全是泡沫?恐怕不尽然。背后是实打实的人口洪流——联邦拼命撒移民配额,阿省去年吃下近8万新移民,多数直奔卡尔加里。朋友家小孩排幼儿园的队都拐到明年九月去了,这种挤压感直接转化成购房刚需。
油价当然还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。2015年那场暴跌让不少油企白领捧着纸箱离开的画面还历历在目。可如今走在Stephen Avenue,科技公司的招牌比油企广告还扎眼。亚马逊第二总部落地时没抢过温哥华多伦多,但悄悄啃下的科技馅饼也不小,去年光数字产业就新增了五千岗位。这种产业多元化的苗头,让房价底盘稳了不少。
说到投资,西北学区和西南环线依然是硬通货。不过上个月去Airdrie看盘让我开了眼,通勤族把这座卫星城房价一年推高20%。更绝的是东北区,国际留学生和年轻移民扎堆,四十万出头的联排别墅租售比竟然能干到5%。但别被数字忽悠,我吃过闷亏——去年图便宜买了套东南工业区附近的公寓,空置三个月才明白,通勤不便的社区再便宜也是坑。
现在进场算追高吗?看你怎么玩。纯炒短线怕是悬,市政刚加码了投机税。但要是扛得住五年周期,眼下利率见顶的当口反而有缝隙可钻。上周帮温哥华来的张太算过账,同样预算在温哥华啃老本买鸽子笼,在这能拿下带后院的独立屋,租金覆盖月供还有剩。关键得摸准区域脉搏,像Beltline那些在建轻轨站半径800米内的公寓,未来三年轻松跑赢大市。
最后说个反直觉的现象。大家都盯着独立屋时,优质商铺悄悄涨疯了。朋友在Kensington盘下个临街铺面,租给精品咖啡店,年回报率7%打底。他说比起住宅市场你争我抢,商业地产才是卡尔加里藏在靴子里的王牌。这话我琢磨了半宿,第二天就去约了商业地产经纪喝咖啡。
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