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次踏進華泰超市,那熟悉的雜貨香氣撲鼻而來,但看著結帳單上的數字,心裡總有點小壓力。記得剛移民那幾年,薪水不高,一家四口的生活開銷得精打細算,超市購物成了每月的大挑戰。後來摸索出一套省錢之道,不只荷包省了,還讓餐桌更豐富。今天就分享這些親身驗證過的秘訣,不是什麼高大上的理論,而是日常實戰累積的智慧。
省錢的第一步,從家裡開始。出門前,我一定會打開冰箱和櫥櫃,仔細盤點庫存。別小看這個習慣,它能避免重複購買或浪費。比方說,上個月發現冷凍庫還有半包冷凍蔬菜,結果傳單上特價時忍住沒買,省下近百元。接著,用手機APP掃描華泰的每周特價傳單——他們官網或LINE群組常更新,我會圈出必需品像米油醬料,優先鎖定折扣品。記住,促銷商品往往擺在顯眼位置,但別被誘惑買非清單物品,那才是省錢的陷阱。
購物時機也很關鍵。我習慣周二或周三早上去,避開周末人潮,商品補貨剛到,生鮮蔬果最新鮮。像葉菜類,挑選時看包裝日期和色澤,華泰的自有品牌「華泰精選」其實品質不輸大牌,價格卻低兩成。有一次比較過,同樣的雞蛋,品牌盒裝要120元,華泰精選才90元,長期下來差很大。會員卡更是神器,免費申請後累積點數,年底能換購物金或贈品,我去年就用點數換了一箱水果。
結帳前的檢查不能馬虎。把推車裡的東西再過一遍,剔除衝動拿的零食或飲料。華泰的收銀台旁常有試吃或小折扣,但除非是清單內,否則一律跳過。結帳後,養成對帳習慣,APP有時有隱藏優惠碼,輸入就能折抵。省下來的錢,我存起來當家庭旅遊基金,看著存款數字增長,那種成就感比買奢侈品更實在。省錢不是摳門,是讓生活更從容的藝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