捏著剛更新的加拿大護照,深藍封面燙著那枚小楓葉徽章,指尖觸到凸起的壓紋。想起十年前第一次拿到它時,在溫哥華機場興奮地拍給家人看,彼時還不懂這本小冊子的重量。這些年它陪我在京都茶室發過呆,在克羅地亞古城牆上追過落日,甚至意外在智利復活節島的星空下見證過求婚——免簽的魔力,是把「世界這麼大,我想去看看」瞬間壓縮成登機口的掃描儀「嗶」一聲輕響。
很多人說楓葉護照是「黃金護照」,這話只對一半。當你真正握著它穿越邊境,會發現所謂「免簽187國」的數字背後,藏著更複雜的紋理。比如同樣踏足歐洲,申根區26國暢行無阻,但東歐的羅馬尼亞、保加利亞卻限90天內累計停留;中南美洲幾乎全境敞開懷抱,唯獨玻利維亞需要落地簽且現金支付135美金——這些細節,地圖APP不會告訴你,卻是旅人背包裡最該塞進的隱形裝備。
免簽特權不是任意門,每道邊境都住著細節的魔鬼。去年在智利復活節島,親見加拿大情侶因護照有效期不足六個月被拒登機;在英國轉機若需入境,即便免簽也要填寫電子旅行授權(ETA),這些隱形門檻常讓說走就走的浪漫摔在登機口。護照不是金鐘罩,它更像張需要定期保養的世界遊樂場門票——記得每五年更新時,順便檢查那些曾被你用簽證章餵飽的紙頁,是否還留有伊斯坦堡的咖啡漬或肯亞草原的塵土香。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