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次开车经过Steeles夹McCowan那个路口,总会被6351这栋玻璃幕墙建筑的反光晃到眼睛。十年前刚搬来士嘉堡东区时,这里还是片半废弃的仓库区,现在竟成了我们华人煮妇的作战指挥部。上周二下暴雨,我的丰田车在停车场熄火,不到十分钟就有三家汽修厂举着伞冲出来报价——这种荒诞又温暖的社区感,大概只有扎根在这里的人才会懂。
银行扎堆的阵仗堪比小型金融区。TD柜台那位叫Linda的广东阿姨,总能把复杂的RRSP条款拆解成煲汤火候般的家常话。有次我急着汇钱给国内病重的姑妈,她直接拎着我穿越三道防盗门走进后台通道,西服革履的经理蹲在保险库旁手写加急单。斜对角那家不起眼的快递驿站更神奇,老板老陈记性堪比人脸识别系统,去年冬至我寄出的陈皮鸭竟比顺丰早两天抵达潮州老家。
转角鸿华超市的活鱼档是主妇们的谍报中心。上周三清晨五点半,我和张太为抢最后一条游水红斑鱼差点上演全武行,结果鱼贩阿明从池底又捞出条更大的:\”留给你们晨运阿姐的,别吵醒后面睡懒觉的后生仔啦。\”冰鲜柜深处的宝藏是菲律宾阿姨私藏的香蕉心,焯水凉拌胜过米其林沙拉,这秘诀还是收银小妹用两盒榴莲酥跟我换的。
真正让我死心塌地的是二楼那间24小时牙科诊所。女儿去年万圣节啃玉米崩掉半颗牙,印度裔医生Dr. Singh穿着蜘蛛侠睡衣赶来开门,钻头启动时突然掏出手机放《孤勇者》:\”听完副歌就结束咯。\”后来发现他诊金比市中心便宜三成,候诊室总飘着叻沙香——原来他马来裔太太在隔壁开粉面店,看牙送肉骨茶成了隐藏福利。
社区中心后巷藏着多伦多最魔幻的黄昏。菲律宾教会合唱团练歌时,声浪震得兰州拉面馆的吊灯叮当响;越南面包店刚出炉的法棍,会被赶去夜校的中学生瞬间瓜分;最绝是中秋那晚,停车场突然摆出三十张麻将桌,粤语麻将术语混着东北大碴子味计分声,路灯下蒸腾的普洱茶雾里,恍惚回到九十年代广州骑楼底。
新移民朋友总问我为何不搬去北约克。去年冬天零下25度那晚,我车钥匙掉进雪堆,整栋楼的商铺员工举着铁锹出来挖了半小时。便利店印度小哥递来的热可可杯底,贴着他手写的梵文祝福符。这种糅杂着福建老醋、印度咖喱和加拿大风雪的人情味,早把6351这串数字酿成了士嘉堡东区的灵魂暗号。
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