剛搬離440 passmore ave unit 2那棟白色磚樓,鑰匙交還房東時,指尖還殘留著門把的冰涼觸感。這三年窩在萬錦市東北角的蝸居歲月,像褪色的拍立得相紙在腦海晃動——樓下越南粉店飄來的九層塔香氣,清晨6:15準時震動窗框的GO Train,還有轉角便利店總多塞給我兩顆薄荷糖的福建老闆娘。趁記憶還溫熱,把這間承載太多北漂故事的屋子拆解給你看。
兩房一衛的方正格局,月租掛在$2,150加幣(水電暖全包),最殺手鐧是那面佔據整牆的落地窗。冬日下午三點,斜陽會把橡木地板烘成焦糖色,光塵在暖氣嘶嘶聲裡跳舞。但得坦白說,衣櫥深得像黑洞,我拿晾衣桿搆深處的毛衣總得扎馬步。廚房流理台鋪著老派小花磚,爐頭火候意外兇猛,初來乍到煮泡麵燒糊三次鍋底。
真正讓這地址發光的,是方圓五百米內藏著的生存祕境。穿過停車場鐵絲網的破洞,三分鐘直達Markham Go Station月台,早高峰衝刺趕車的皮鞋聲比鬧鐘管用。想餵飽肚子?往西走三百步,新旺角超市的活魚在水缸甩尾,廣東阿婆蹲在冬瓜堆前掐表皮白霜;往東鑽進First Markham Place美食廣場,$7.99的海南雞飯油亮得能照見睫毛。
週末癱沙發犯懶時,外賣App首頁永遠閃著「大可以粥粉麵」的黃招牌。試過暴雨夜叫生滾魚片粥,外賣小哥溼淋淋站在門墊上,保溫袋揭開時薑絲香混著雨腥味撲面而來。若想活動筋骨,往北溜達十分鐘就是泛著藍光的Aaniin社區中心,恆溫泳池裡總漂著穿恐龍泳圈尖叫的娃,蒸氣房熱得能融化腦神經。
最難忘是去年暴雪封路那週。暖氣管半夜爆裂,房東頂著鵝毛大雪扛工具箱來搶修,襪子溼透黏在地板。我們縮在毛毯裡喝他煮的港式奶茶,窗外鏟雪車像鍍銀的巨獸緩緩推進。這種時刻突然懂得,所謂「便利」不只是地圖上的座標距離,更是冰天雪地裡有人為你敲開凍結的水管。
搬走前最後巡視空屋,牆上還留著先前租客貼星戰海報的膠痕。指腹抹過廚檯裂縫,想起無數次在這切蔥花煮泡麵的深夜。附近房仲說新租客是剛落地的烏克蘭留學生,願那扇朝東的窗,也能為他接住多倫多凜冽晨光裡的暖意。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