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和幾個老朋友喝茶,聊到房市寒冬,話題就轉到了斷供房上。有個老友嘆氣說,他鄰居去年貸款買了套房,結果公司裁員失業,月供還不上,房子被銀行收回。更糟的是,銀行居然不願意接手,直接甩手不管。這種事聽起來荒謬,但現實中越來越多。我研究房地產十幾年,親眼見過無數案例,斷供房就像一顆定時炸彈,不只炸傷個人,連銀行都躲著走。
為什麼銀行會拒絕收斷供房?背後原因複雜得很。你想,房市低迷時,房價一路下跌,銀行收回房子後,得花錢整修、掛牌賣出,成本可能比貸款餘額還高。加上法律程序拖沓,一場官司打下來,銀行的人力物力全搭進去。去年有個實例,一家中小銀行處理斷供案,光是律師費就吃掉預期收益的三成。更別說如果房產地段差,或產權有糾紛,銀行寧可認賠壞賬,也不願接手這燙手山芋。這不是銀行冷血,而是市場機制下的無奈選擇。
面對這種困境,個人該怎麼辦?別慌,有幾條路可走。第一,主動和銀行協商。我認識一個朋友,失業後馬上聯繫貸款經理,提出延長還款期或降息方案。銀行為了避免壞賬,往往願意讓步,畢竟他們也不想房子爛在手裡。第二,尋求政府資源。像台灣的房貸紓困計劃,或香港的按揭保險機制,能提供緩衝期或補助。第三,考慮賣房自救。雖然房價跌,但早點脫手還清部分貸款,總比被法拍強。記得,關鍵是別拖,拖得越久信用受損越深,未來再貸款就難了。
從宏觀角度看,斷供潮的影響像漣漪一樣擴散。個人層面,信用評分暴跌,生活壓力暴增,我見過有人因此抑鬱。銀行呢?壞賬堆積,風險管理失靈,小型銀行甚至可能倒閉。整個經濟體更慘,房市信心崩盤,投資縮水,連帶就業市場受衝擊。美國次貸危機就是活生生教訓,當年斷供引發金融海嘯,全球都遭殃。我們得警惕,這不只是錢的問題,而是社會穩定的警鐘。
歸根結底,斷供房危機不是死胡同。與其怨天尤人,不如行動起來。多了解政策,保持財務紀律,必要時尋求專業諮詢。市場總有起伏,但智慧應對能化險為夷。記住,你的家不只是磚瓦,更是生活的根基。
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