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次踏上泰國的旅程,那份對街頭美食的渴望就湧上心頭。尤其烤雞,那股炭火香氣配上泰式醬料的酸甜,簡直是靈魂的慰藉。記得第一次在曼谷街頭咬下烤得焦脆的雞腿肉,油脂混著香茅的香氣在口中炸開,那一刻我懂了,為什麼泰國人把這叫「叫雞」——它不只填飽肚子,更喚醒味蕾的狂歡。
說到曼谷,不能不提「Kai Yang Boran」這家老字號。藏在老城區的小巷裡,招牌不起眼,但一走近就聞到濃郁的煙燻味。老闆是三代傳人,堅持用本地土雞,炭火慢烤四小時。我最愛點雞腿部位,皮脆肉嫩,蘸上他們獨家的青辣椒醬,辣中帶甜,層次豐富得讓人停不下來。記得避開週末傍晚,人潮多到要排半小時,但那份等待絕對值回票價。
另一家「Somboon Seafood」雖然主打海鮮,但他們的烤雞是隱藏版寶藏。位在市中心,環境乾淨,適合帶朋友聚餐。雞胸肉烤得恰到好處,不柴不乾,搭上酸橙汁和魚露調的醬汁,清爽解膩。關鍵是點餐時要指定「kai yang moo yang」套餐,附帶糯米飯和青木瓜沙拉,一口咬下,泰北風情全在嘴裡。
轉到清邁,氛圍截然不同。這裡的烤雞店多藏在寺廟旁或夜市角落,充滿悠閒的鄉村感。「Huen Phen」是當地人私藏,木造小屋裡瀰漫著香料味。他們用山區放養雞,肉質緊實有嚼勁。點餐技巧?別只點整隻雞,試試「kai yang sai kluay」——烤雞夾香蕉葉蒸,香蕉的甜香滲入肉中,配上店家特製的花生醬,層次驚艷。建議傍晚去,坐在露天座位,邊吃邊看日落,人生一大享受。
清邁另一家「SP Chicken」位在尼曼路,年輕族群愛去。裝潢現代,但味道傳統。雞翅是招牌,炭烤後刷上蜂蜜檸檬醬,外皮酥脆內裡多汁。點餐時記得加點「som tam」辣沙拉,平衡油膩。老闆分享過秘訣:選雞時看雞皮色澤,金黃帶微焦的最好,代表火候到位。這不只是吃,是對泰國飲食文化的深度體驗。
點餐技巧上,走過無數攤位,我學到幾招。第一,泰國烤雞分部位:腿肉多汁、胸肉清爽、翅膀香脆,按口味選。第二,醬料是靈魂,青醬(nam jim)偏辣,紅醬(nam pla prik)酸甜,試試混搭。第三,避開觀光區高價店,找當地人排隊的小攤,一份才50-80泰銖。最後,配糯米飯用手抓著吃,融入在地風情。這些不是攻略,是血淚教訓換來的真諦。
回憶湧現,彷彿又聞到炭火香。泰國烤雞不只食物,是旅途中的人情故事。下次去,別只顧拍照,坐下來細細品味。或許,你也會找到屬於你的那家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