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小在鄉下長大,每到夏天,桑樹下總有一片紫黑的果子等著我們去摘。那時只知道桑子甜滋滋的,吃多了連手指都染成紫色,卻不知道它背後藏著這麼多寶藏。長大後,研究中醫和營養學,才發現這不起眼的小果子,簡直是天然藥箱裡的明星。
桑子,就是桑葚,不只味道酸甜可口,功效更是驚人。它富含花青素和維生素C,抗氧化能力比藍莓還強,能對抗自由基,減緩老化。我奶奶常說,每天吃一把桑子,皮膚都亮起來。科學也證實,它能促進血液循環,預防心血管疾病。去年我壓力大,常頭暈,中醫師建議我泡桑子茶喝,兩個月後血壓真的穩定了。還有,桑子裡的鐵質豐富,對貧血的人特別好。記得有次朋友月經後虛弱,我送她一罐桑子乾,她說比補鐵劑還有效。
說到食用方法,新鮮桑子最直接,洗乾淨就能吃,但季節短,保存不易。我家常做桑子醬:把桑子加點冰糖熬煮,冷卻後裝瓶,塗麵包或拌優格,風味獨特。如果想養生,泡茶是首選。取乾桑子10克,熱水沖泡5分鐘,加點蜂蜜,早晚一杯,幫助消化又安神。中醫裡還用它入藥,像桑子粥:大米煮半熟時加桑子,慢熬成粥,適合脾胃虛的人。我自己實驗過,煮湯時丟幾顆桑子,湯頭更鮮甜,還能解膩。
不過,桑子性涼,體質寒的人別過量,一天一小把就夠。挑選時選深紫色、飽滿的,放冰箱冷藏最多一週。乾燥桑子要密封防潮,否則容易發霉。這些年,我走遍台灣和中國的桑園,發現不同品種功效略異,台灣的酸甜適中,最適合日常食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