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幾天打開手機,想追部老電影放鬆一下,結果發現多瑙影院的App圖標變了,名稱也換成「ifun」。一開始還以為是下載錯軟體,仔細一看才確認是同個平台。這讓我好奇起來,一個經營多年的品牌,怎麼會突然大改頭換面?
說起多瑙影院,它在華語圈算是老字號了,記得幾年前剛推出時,主打免費資源多,吸引不少學生族。但隨著串流平台競爭白熱化,Netflix、Disney+這些巨頭進來,市場越來越擠。改名ifun背後,絕對不是隨便玩玩,而是整個策略轉向。我猜,核心原因在於品牌年輕化——多瑙這名字太文藝,聽起來像藝術電影專區,但現在用戶要的是即時娛樂和互動感。ifun的「fun」直接點出歡樂元素,更容易打入年輕族群。再加上國際化趨勢,英文名方便擴展海外市場,像東南亞或歐美華人社區。
技術升級才是真亮點。新平台ifun不只換皮,連體驗都大翻新。以前在多瑙看片,常遇到緩衝卡頓,尤其高峰時段,畫質也普普。現在ifun導入AI演算法,根據我的觀影習慣推薦片單,準到嚇人。上週隨便點開一部冷門韓劇,系統就推類似風格的日劇,省去瞎找時間。還有4K HDR畫質選項,連手機小螢幕都能看出細節層次,對比舊版模糊感,簡直天差地別。另外,社群功能強化很多,看片時能即時發彈幕聊天,或創建私人影廳邀朋友同步追劇。這些都反映背後團隊砸重金在伺服器和UI設計上,目標是打造一站式娛樂中心。
更深層看,改名也是商業策略一環。串流產業這幾年飽和,用戶忠誠度低,ifun透過訂閱制分級,推出月費優惠綁住老客。我試用免費版就有廣告干擾,但升級VIP後完全無廣,還多獨家內容像院線新片。這招聰明,既維持收入流,又避免像其他平台亂漲價被罵翻。整體來說,ifun的變革不是跟風,而是認清市場痛點後的生存之道。未來如果整合更多原創IP,或許能挑戰巨頭地位。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