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加拿大住了十幾年,我和太太決定開個共同賬戶時,才發現這不光是方便付水電費那麼簡單。記得第一次去銀行,櫃員問我們要聯名還是聯署,我當場懵了——原來聯名是兩人都有完全控制權,聯署則要雙方簽字才能動用資金。作為華人移民,這點細節常被忽略,卻可能引發家庭糾紛。
開共同賬戶前,得先想清楚目的。是為了夫妻分攤房貸?還是和父母管理生活費?我見過朋友為了省事直接聯名,結果離婚時鬧上法庭,資產被凍結。加拿大法律規定,共同賬戶的資金屬於雙方共有,萬一關係破裂,法院可能按貢獻度分配。建議諮詢律師或財務顧問,了解《家庭法》相關條款,尤其婚前協議的影響。
實際開戶步驟倒不複雜。選一家信譽好的銀行,像TD或RBC,它們對移民客戶較友善。帶齊身分證明(駕照、SIN卡)、住址證明(水電帳單),兩人親自到分行。櫃員會讓你填申請表,重點是選帳戶類型——儲蓄戶利息高但限制多,支票戶靈活但管理費貴。我們選了混合型,月費5加元,網上轉帳免費。開戶過程半小時搞定,但別急著簽字,仔細讀條款:萬一對方透支,你得連帶負責。
管理技巧才是精髓。我和太太用自動轉帳功能,薪水一到就分撥到共同戶頭,專付房貸和雜費。手機App設通知,每筆交易都即時提醒,避免誤會。關鍵是每月對帳一次,找個咖啡廳坐下來聊開支——這習慣維持了五年,省了無數爭吵。另外,放緊急基金時別全存共同戶,留個人帳戶備用。利率方面,多比較:小銀行如Tangerine常給高息促銷,但服務點少;大銀行穩定,適合常跑分行的人。
風險不能不提。共同賬戶像雙刃劍:方便共享,卻可能傷信任。我聽過案例,一方偷偷轉錢投資失敗,拖垮全家信用。建議設限額,比如單筆轉帳超1000加元需雙方授權。萬一關係生變,立刻凍結帳戶;若一方過世,資金自動歸幸存者,但遺產稅可能高達15%,提前規劃信託更穩妥。歸根結底,共同賬戶考驗的是溝通——錢的事,說開了就沒心結。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