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年前在多倫多RBC門口看到TFSA廣告牌時,我以為又是個推銷儲蓄賬戶的花招。直到會計師朋友把報稅單拍在桌上,指著那行被稅啃掉38%的GIC利息罵我「浪費配額」,才真正搞懂這三個字母背後的黃金價值。
TFSA全名Tax-Free Savings Account,中文叫免稅儲蓄賬戶。但別被名字騙了——它根本不是普通儲蓄戶口,而是加拿大政府給你的「魔法錢包」。2009年推出時限額$5000,如今累積供款空間已膨脹到$95,000(2024年數據)。最弔詭的是,這個錢包裡的鈔票繁殖不用交配種稅。
當年我用TFSA買的第一支能源股,分紅再投資滾了七年。去年贖回時$12,000盈利安靜地躺在賬戶裡,CRA連問都沒問。這才是TFSA的殺手鐧:資本增值免稅,股息免稅,利息免稅,連提取都免稅。就像在金融世界開了隱形模式,稅務雷達根本掃不到你。
常有人拿RRSP和它比。RRSP像個嚴厲的退休管家,現在減稅誘惑你存錢,取款時卻連本帶利討稅。TFSA更像自由戀人——隨時可取錢應急,提出來的額度明年自動補回,老年時取款還不影響老人金(OAS)。我客戶張太太就靠這招,七十歲那年突然取出$40,000買古董鋼琴,照樣領全額福利。
最魔幻的是複利效應。假設每年放滿$7,000額度,按加拿大股票市場百年平均年化9.2%計算。三十年後賬面數字會突破百萬,而這百萬增值全程免稅。普通非註冊賬戶同等收益,光稅就能吃掉你一部保時捷。
當然魔法有禁區。超額供款的每月罰金高達1%,比高利貸還狠。去年有客人誤存多$3,000,六個月後被罰$180,夠買三隻龍蝦套餐。更別提用TFSA頻繁炒股,CRA可能認定你為職業交易員課稅。我的經驗法則是:年度交易不超15次,持股至少三個月。
開通訣竅藏在細節裡。銀行櫃員常慫恿你開成存款賬戶,那等於把法拉利當買菜車用。務必選擇「Self-Directed TFSA」,才能自由買股票ETF。我現在賬戶裡就躺著加拿大銀行股、美國科技ETF,甚至還有點黃金基金。就像組裝樂高,稅務護盾下隨你搭建財富城堡。
最近幫新移民王先生盤點額度才驚覺陷阱:他2018年登陸,以為每年自動有$6,000額度。實際上非稅務居民期間不累積額度,胡亂存款可能觸發罰金。記住,TFSA額度是移民後逐年疊加的,不是出生就自帶的魔法包。
看著十四歲女兒的RESP賬戶,我已經在教她用暑期工資玩TFSA。時間才是最大槓桿,當同齡人還在研究奶茶新品時,她賬戶裡的複利雪球正無聲滾動。這大概是最浪漫的傳承——不是留給她錢,而是留給她「免稅的時間」。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