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多倫多皮爾遜機場T1貴賓室啜著Tim Hortons,手指劃過手機螢幕確認登機門時,突然意識到:這十年飛越太平洋的軌跡,竟被Aeroplan積分悄悄串成了珍珠項鍊。從當年傻傻用25,000分換短途經濟艙的菜鳥,到如今熟練用75,000分躺平跨洋商務艙的老狐狸,這套加拿大華人專屬的空中貨幣系統,早被我摸出連理財顧問都會側目的門道。
當你還在超市結帳時糾結刷哪張信用卡,我的錢包早已開啟「積分圍獵模式」:AMEX Cobalt卡餐飲雜貨5倍積分是基本操作,TD Aeroplan Visa Privilege買菜加油的1.5倍回饋是日常補給。真正殺招藏在每月「Dineout Program」結帳瞬間——登記信用卡在參與餐廳消費,疊加當季5倍積分活動,去年在溫哥華Mott 32請客戶吃飯,$300帳單直接進帳7,500分,比餐廳送的甜點還甜。
當朋友圈曬Costco戰利品時,我正盯著eStore跳動的積分倍率。去年黑五在Lululemon官網下單前,先從Aeroplan入口點擊激活20分/$消費,疊加運通卡5倍積分,$500瑜伽褲竟爆出12,500分。更別提用積分商城繳Morgage、付Bell帳單這種隱藏副本,連地產經紀Judy聽完都驚呼:「原來我每年白丟十萬分!」
但真正讓積分產生核裂變的,永遠是兌換策略。去年用75,000分鎖定溫哥華-東京商務艙,關鍵在「星盟夥伴航司放票節奏」:加航自己放票摳門,但全日空每月1號固定釋放下季度里程票。提前297天蹲到羽田線J艙那晚,電腦螢幕光映著我狂笑的樣子活像中樂透。至於傳說中「跨太平洋開口程」,實測溫哥華-台北(長榮)+首爾-溫哥華(加航)僅需150,000分商務艙,比直飛省三萬分還能多玩一國。
最近在Skyscanner發現驚人規律:週二下午三點加航官網里程票庫存會刷新,這時段撿漏成功率暴增。上個月幫小侄女換卡加利-溫哥華單程,經濟艙竟只要6,500分(現金價$189),連燃油費都免了。這招用在熱門航線如多倫多-古巴,經常挖到別人剛取消的里程位。
千萬別被「標準兌換表」蒙蔽雙眼!Aeroplan最大殺器是「混合艙位計算」,去年從香港經多倫多轉機去哈瓦那,前段用6萬分換商務艙,後段經濟艙僅消耗1萬分,全程耗分比直飛經濟艙還少。當你在螢幕前輸入YVR-HKG搜出天價分數時,試著拆成YVR-ICN(大韓航空)+ ICN-HKG(國泰),瞬間從25萬分降到12萬分。
聖誕節前夕用「家庭票」神操作帶父母飛沖繩,四張經濟艙票總分比單買省四萬分。秘訣在鎖定「夥伴航空X艙位」:加航放票少,但土耳其航空、埃及航空這些冷門選項常有驚喜。記得出發前84天查票,這是星盟釋出最後一波里程票的黃金期。
現在每當飛機衝破雲層,望著窗下洛磯山脈的雪線,總想起第一次用積分帶外婆回上海探親時,她摸著商務艙可平躺座椅喃喃「這輩子沒坐過這麼闊氣的位子」。Aeroplan之於加拿大華人,早不只是省錢工具,而是縫合故鄉與新家的金線——當你學會在點數地圖上航行,兩萬英尺高空也會飄起外婆紅燒肉的香氣。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