落咗成個禮拜嘅連綿雨,終於喺上週末透出啲陽光。行過灣仔街市,撞見隔離陳師奶拖住架買餸車,急急腳衝去郵局。「趕住交電費呀?」我打趣問。佢抹抹額頭汗笑到見牙唔見眼:「邊係呀!去拎政府派嗰萬蚊呀!阿仔份歐洲機票有著落囉!」先醒起,全城熱議嘅現金發放計劃,原來已經悄悄到咗街坊口袋。
呢筆被民間戲稱「甘露錢」嘅$10,000,唔少人當係天降橫財。但喺茶記聽過兩位裝修師傅傾偈,倒聽出深層意義。戴黃帽嘅阿權數住手指:「我諗住換套慳電鑽,之前套國產嘢成日跳掣。」旁邊鬍鬚強猛點頭:「我就畀個仔報暑期STEM班,成八千蚊㗎!不過值!」原來對基層嚟講,呢筆錢係更新搵食架生嘅資本,亦係畀仔女向上流動嘅入場券。
幫大家整理過申請門檻,發現唔係「見者有份」。最緊要係身份證背面印住「*」三粒星,即係香港永久居民。早排有單新聞幾唏噓:持單程證廿年嘅張太,就係差未換永久身份證,眼白白睇住鄰居拎錢。仲要今年8月31日前滿18歲,我表侄女9月生日,真係蝕章。
申請途徑分電子同紙本兩條隊。電子登記著數好多,7月頭搞掂,8月頭就過數。我幫屋企兩老搞,用手機掃身份證再填銀行戶口,十分鐘搞掂兩份。但記住!千祈唔好學我同事阿John咁手快,將恒生戶口號碼打錯咗個字,結果要補交文件,遲成個月先收到錢。
揀支票嘅朋友要留意,收信地址好關鍵。我見證過北角舊樓有婆婆成個月收唔到票,原來業主立案法團將政府信當垃圾廣告攔截咗。最好去郵局開個「郵件轉遞」服務,或者直接寫相熟親友地址。收到支票記住睇清楚有效期,上次派錢就有人擺喺銀包半年,溶咗嘅墨印搞到要重新申請。
特別想提提在囚人士。赤柱監獄做義工時見過,原來佢哋可以經懲教署轉交申請表。阿明坐緊三年,份表就由阿媽代填,銀行戶口用咗細妹個名。上個月探佢時,佢托我幫手買五百蚊英文教材:「出嚟想做船務,要追返啲專業名詞。」筆錢對更生人士嚟講,可能係改變人生軌跡嘅種子錢。
成個計劃最妙係「零資產審查」設計。有住半山嘅朋友照樣收錢,佢轉手捐畀基層學童膳食計劃。反而喺深水埗板間房,我親眼見過新移民媽媽拎住張支票手震:「終於買得起冷氣機,個仔成身熱痱有救了。」呢種雨露均霑,某程度上修補咗社會裂痕。
臨尾醒多個貼士:收到錢後去政府指定商戶消費,有機會觸發「再賞你」優惠。好似上環老字號參茸舖,用消費券買$500燕窩送$50花膠。更有地產代理同我爆料,有客用十張親友支票夾份落訂買車位,慳到幾萬蚊稅。不過講到尾,最緊要記住財散人安樂呢句老話。
落街買餸時,見到小販阿姐用膠紙黐實張新簇簇金牛收銀。佢邊補貨邊哼歌:「聽日收工去匯款,鄉下起屋封頂等緊我呢筆呀!」陽光照喺佢曬到黑紅嘅臉上,忽然覺得,呢場全城派錢行動最動人嘅畫面,原來藏喺市井角落裡。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