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個月,趁著台中出差空檔,我特地開車溜到石岡區轉轉。這個小地方藏在山巒間,不像都市那樣喧鬧,反而有種慢活的魔力。說真的,一開始只是衝著東豐自行車道來的,沒想到整趟旅程讓我挖到不少寶藏——從歷史印記到客家風味,每一站都像在翻開一本活生生的故事書。如果你也愛這種貼近土地的旅行,石岡絕對值得花上兩三天細細品味。
先聊聊景點吧。石岡水壩是必訪的第一站,這裡不只是個水庫,更是台灣921大地震的見證者。記得那天下午,我站在壩頂,風吹得頭髮亂飄,導遊阿伯指著裂縫遺跡說:「這道傷痕提醒我們,大自然的力量多麼無情。」水壩周邊規劃成生態公園,步道蜿蜒穿過樹林,偶爾瞥見白鷺鷥飛過水面,那種寧靜感讓人心頭一暖。建議清晨或黃昏來,光線灑在湖面時,拍出的照片簡直是明信片等級。
接著騎上東豐自行車道,全長約12公里,從石岡延伸到東勢,沿途綠蔭濃密得像走進綠色隧道。我租了台單車,慢慢踩著踏板,風在耳邊呼呼響。經過九房里鐵橋時,停下車看看舊鐵軌遺跡,想像百年前火車奔馳的畫面。路上還碰到當地農家擺攤,賣著現採的柑橘,酸甜多汁,邊騎邊吃超解渴。這條路線對親子或情侶都很友善,坡度平緩,累了就找個涼亭歇腳,聽聽鳥叫蟲鳴。
情人木橋是另一個驚喜點,名字浪漫,實際走起來更有味道。木橋橫跨大甲溪,橋身全用原木搭建,走在上面吱呀作響,有種復古情調。我遇上一對老夫婦牽手散步,阿嬤笑說:「這橋見證了我們四十年的愛情。」橋頭有座許願鐘,敲響時回聲在山谷迴盪,莫名讓人想許個願。周邊的小市集別錯過,手作藝品和客家花布飾品琳瑯滿目,買個紀念品帶回家,比觀光區的廉價貨更有意義。
說到美食,石岡的客家味絕對是靈魂。晚餐我鑽進老街的「阿婆粄條店」,木造老屋飄著柴燒香氣。點一碗熱騰騰的粄條湯,湯頭用大骨熬得乳白,配上油蔥酥和韭菜,簡單卻濃郁。老闆娘邊煮邊聊:「我們客家人講究食材本味,這粄條是每天現做的。」另一道梅干扣肉更驚豔,五花肉燉到軟爛,梅干菜的酸香中和油膩,配飯吃三碗都不夠。如果愛甜食,轉角攤子的仙草冰不能放過,加點蜜芋頭和粉圓,清涼消暑。
最後一晚,我晃到石岡夜市,在地人推薦的「土窯雞」攤位前排長龍。師傅用龍眼木燻烤,雞皮金黃酥脆,肉汁鎖在裡頭,撕開時香氣撲鼻。配上一杯古早味紅茶,坐在路邊小凳上,看著夜市燈火和人潮,突然覺得旅行最棒的收穫不是景點打卡,而是這種融入生活的片刻。石岡教會我放慢腳步,細嚼每一口風土人情,下次來,我計畫住進民宿,多待幾天挖更深的故事。
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