還記得第一次在東京的小店裡咬下那塊金黃酥脆的吉列豬扒,外皮卡滋作響,內裡卻柔嫩多汁,那種幸福感讓我念念不忘。後來我常跑餐廳,但總覺得少了點什麼——價格不便宜,有時還不夠道地。於是,我開始在家實驗,失敗過幾次,油濺得滿廚房都是,肉質乾得像柴火。但慢慢摸索出訣竅後,才發現原來在家就能做出餐廳級的美味,重點在細節和耐心。
選肉是第一步,不能隨便買塊豬扒就上。我偏好豬里脊肉,厚度至少1.5公分,太薄容易炸乾。市場裡挑選時,我會用手指輕壓,彈性好的才新鮮。買回家後,別急著下鍋,先用肉錘輕輕拍打鬆軟,這能破壞纖維,讓肉質更嫩。記得一次在超市貪便宜買了薄片,結果炸出來硬邦邦,從此我堅持厚切。
醃製環節常被忽略,卻是風味關鍵。我會用醬油、味醂和一點米酒,比例大約2:1:1,加點蒜末和薑末提香。醃個20分鐘就夠,太久反而讓肉出水。有一次偷懶跳過這步,炸出來的豬扒淡而無味,像在吃麵包糠。裹粉的順序更重要:先沾薄薄一層低筋麵粉(讓蛋液更好附著),再浸入打散的蛋液(我用全蛋加一點水稀釋),最後裹上日式麵包糠。麵包糠要選粗粒的,壓實點才不會掉渣。油鍋溫度控制是成敗所在,我習慣用中小火,油溫維持170-180°C。測試方法簡單:丟一小塊麵包糠進去,如果馬上浮起並冒小泡,就對了。炸的時候,每面約2-3分鐘,別急著翻動,等金黃色再轉面。撈起後放網架上瀝油,靜置幾分鐘,肉汁才會鎖住。
炸好後的豬扒,配點高麗菜絲和檸檬角,沾著豬排醬或美乃滋,一口咬下,外脆內軟的層次感就來了。我常跟家人分享,兒子總說比外面賣的還香。關鍵是別怕失敗,多試幾次就上手。在家做不僅省錢,還能控制油質和份量,健康多了。下次聚會時,試試這道菜,保證讓朋友驚豔。
【評論】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