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夜接到老友阿哲的電話,背景音是醫院急診室的嘈雜。他父親騎車跌倒骨折,急需五萬塊手術押金,錢包裡只有一張信用卡。「預借現金利息怎麼算?」他聲音發顫。我打開抽屜裡泛黃的銀行合約,密密麻麻的條款像藤蔓纏住急需用錢的人——這經歷讓我決心搞懂「信用卡現金透支計算機」背後的生存邏輯。
多數人以為透支如同普通刷卡,這認知足以致命。當你從ATM吐出那疊鈔票的瞬間,三重利刃已架上脖頸:首先是動輒3%或最低NT$100的「預借現金手續費」,這筆錢直接從透支額度扣除;接著是年利率14%~18%起跳的「循環利息」,最致命的是它從「入帳日當天」就開始按日計息,沒有免息期這回事。更可怕的是「複利陷阱」,當你下個月還不出全額,上個月的利息會滾進本金繼續生利息,像滾雪球壓垮財務脊樑。
去年幫親戚試算過一筆帳:透支5萬元,手續費3%(NT$1,500),年利率15%。若只繳最低應繳金額,三個月後總還款額竟飆破58,000元,其中近20%是利息和手續費。這還未計入延遲繳款的違約金,實測把數據輸入國泰世華官網的「預借現金試算工具」,跳出的還款計畫表讓人背脊發涼。
精明的自救從掌握工具開始。三類計算機值得收藏:銀行官網的「專屬試算器」(精準但藏得深,需登入網銀);第三方理財平台的「綜合比較工具」(如Money101能並列各家利率);最實用的是可自訂參數的「動態計算機」,像鉅亨網的版本能調整還款天數,即時顯示總成本變化。關鍵在輸入「真實利率」——別信DM上的優惠數字,翻出最新帳單上的「循環信用利率」才是魔鬼本尊。
當計算機吐出驚人數字時,三招能斬斷利息鏈:第一刀「優先斬首」,拿到薪水立刻還清透支款,比消其他消費債更重要;第二刀「破除幻覺」,千萬別只繳最低金額,那只是付利息給銀行打工;第三刀「釜底抽薪」,與其付18%利息,不如申請利率7%以下的信用貸款償還卡債(但需信用評分良好)。某次我用玉山銀行試算器比較:借5萬分12期,信用貸款比透支省下近6,000元利息。
金融業的朋友私下透露,預借現金是銀行最賺錢業務之一。那些在ATM閃爍的「可透支金額」誘惑,本質是糖衣毒藥。真正救急的智慧,是在按下確認鍵前,讓計算機的冰冷數字澆醒衝動。記得阿哲後來在父親病床邊用手機試算,果斷向同事週轉避開透支。三個月後他捧著現金還債時苦笑:「那疊鈔票比手術刀還割肉。」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