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時候,家裡櫥櫃總擺著那罐深藍色的丹麥曲奇,鐵罐上印著皇冠標誌,一打開蓋子,奶油香氣就撲鼻而來。那是阿嬤從百貨公司帶回來的,她說這是「高級貨」,過年時才捨得拿出來。我偷偷掰一小塊放進嘴裡,酥脆的口感在舌尖化開,甜而不膩,像把整個冬天的暖意都吞下去了。那罐子後來空了,我們還留著裝零錢,每次看到它,就想起全家人圍著茶几,一邊喝茶一邊分享曲奇的畫面。
丹麥藍罐曲奇,正式名稱是 Royal Dansk,源自北歐丹麥,1960年代就開始風行。它用的是純牛油和簡單配方,沒有花俏添加物,全靠師傅手工烘烤,每一片都金黃均勻,咬下去「卡滋」一聲,那種層次感是機器量產比不上的。經典的圓形、花邊設計,不只美觀,還讓曲奇受熱均勻,難怪幾十年來,味道始終如一。有人說,這曲奇代表丹麥人的生活哲學——簡單中見精緻,平凡裡藏奢華。
在台灣,這罐藍罐子早就融入日常文化。走進任何超市或伴手禮店,你總能看到它堆在顯眼位置。過年送禮、婚宴小點、甚至辦公室茶敘,拿出來絕對不會失禮。我觀察過,台灣人愛它,不只是因為進口貨的光環,更因為它觸動了集體記憶。七零年代經濟起飛時,許多家庭第一次接觸這「洋玩意兒」,從此成了身分象徵。現在,它更像一種儀式感——孩子考好成績,獎勵一塊曲奇;朋友聚會,開罐分享笑聲;連我都習慣在颱風天囤一罐,當作安心儲備。
去年聖誕節,我帶了一罐回老家。媽媽一見就笑:「你還記得這個啊!」她邊泡烏龍茶,邊回憶起三十年前,爸爸第一次送她這曲奇當求婚禮物。「那時台灣還很少見,他存了三個月薪水才買到。」我們坐在老沙發上,一塊接一塊吃,脆脆的聲音混著茶香。我突然懂為什麼它歷久不衰——不是多驚豔的味道,而是承載了時光。每一口都連結親情、友情,甚至愛情,讓甜味有了深度。
生活節奏越快,這種小確幸越珍貴。丹麥藍罐曲奇教會我,美味不在複雜,在真誠。當你疲憊時,泡杯熱茶,配一塊曲奇,閉上眼細嚼,那瞬間的甜蜜,能洗去整日煩憂。它不華麗,卻紮實地成為台灣家庭的共同語言,提醒我們:幸福,往往藏在最簡單的分享裡。
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