還記得2022年那個炎熱的夏夜,我坐在電視機前,手裡握著一杯冰茶,看著香港小姐選美大賽的直播。空氣中瀰漫著期待,就像小時候看煙火秀一樣,總覺得下一秒會有驚喜蹦出來。那一年,大賽在紅館舉行,舞台設計華麗得像個夢幻城堡,燈光一打,整個場館都活了起來。選手們從後台走出來時,我忍不住屏住呼吸——她們的笑容裡藏著多少汗水和故事啊。選美不只是比外表,更像一場人生的縮影,每個女孩都帶著自己的夢想和掙扎,站在鎂光燈下。
決賽夜的高潮,莫過於林鈺洧摘下后冠的那一刻。她穿著那襲銀色禮服,優雅得像從童話裡走出來,答問環節中,評審問她對女性獨立的看法,她不慌不忙,用流利的粵語分享自己從模特兒轉型的心路。她說:「美不是標籤,是勇氣。」這句話像顆石子,投進我心裡,激起層層漣漪。台下觀眾的歡呼聲幾乎掀翻屋頂,我記得自己跟著拍手,眼眶有點濕——不是因為她贏了,而是看到她眼神裡的堅定,那種經過磨礪後的光芒。其他選手也不遜色,許子萱的鋼琴獨奏讓人驚艷,梁超怡的舞蹈充滿活力,她們用才藝證明,選美舞台是才華的競技場。
幕後的故事更動人。賽前,我透過朋友認識幾位參賽者,聽她們聊訓練日常。每天清晨五點起床,練習台步、儀態,還要兼顧學業或工作。有個女孩笑著說,她曾穿著高跟鞋練到腳趾起泡,晚上偷偷躲在宿舍哭,但隔天又笑著繼續。後台花絮裡,選手們互相補妝、分享零食,友誼在壓力下萌芽。有一次彩排,音響出問題,大家不抱怨,反而即興玩起小遊戲,笑聲化解緊張。評審們也不是冷冰冰的,鄭裕玲會在休息時給建議,像個慈祥的導師。這些點滴,讓我看到選美背後的真實人性,不是光鮮亮麗的表面,而是汗水交織的奮鬥。
選美大賽在現代社會的意義,值得深思。香港小姐從1973年開始,不只是娛樂,更反映文化變遷。2022年這屆,話題圍繞女性賦權和多元審美,評審標準不再只看外貌,更重視內涵和社會貢獻。林鈺洧當選後,投身慈善,推動教育計畫,這讓我想起選美的初衷——它曾是女性突破傳統框架的跳板。今天,在社群媒體時代,選美面臨挑戰:是該堅守傳統,還是擁抱新潮?我認為,它像一面鏡子,照出社會對美的定義演變。香港作為國際都市,這場賽事融合中西元素,從旗袍環節到現代舞,都在訴說一個故事:美是流動的,屬於每個敢於追夢的人。
回顧整場賽事,我最感動的是那股韌性。選手們來自不同背景,有學生、上班族、單親媽媽,她們站在台上,不只是爭冠,更是向世界宣告自己的存在。賽後,我採訪幾位落選者,她們說過程教會她們接納不完美。這讓我反思,人生何嘗不是一場選美?我們都在各自的舞台奮鬥,跌倒又爬起。2022香港小姐留給我的,不是華服或獎盃的回憶,而是那份真實的勇氣——在鎂光燈熄滅後,生活繼續,但那份光芒會照亮前路。
【評論】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