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开味香园那扇雕花木门,混合着花椒爆锅与老汤沸腾的香气便撞进鼻腔。这家藏在城南老街三十年的本帮菜馆子,我每周必来打卡两次。老板娘总笑说我是\”活菜单\”,其实不过是舌头被那些招牌菜勾了魂——今天就把压箱底的必吃清单掏心窝子分享。
头道要尝的是镇店之宝\”醉仙鸭\”。选用三斤半的太湖麻鸭,在二十年陈酿花雕里浸足两昼夜,上桌时琥珀色的鸭皮泛着蜜光。筷子轻戳便渗出琥珀色酒汁,皮肉间凝着半透明的酒冻,咬下去先是脆响,随后酒香混着鸭油在舌尖化开。最妙是垫在盘底的卤水豆腐,吸饱了酒香肉汁,比肉还勾人。
若论功夫菜,必点那道\”蟹粉狮子头\”。每天现拆三斤阳澄湖母蟹熬油,粉嫩的肉丸里掺着细碎马蹄粒。上桌时卧在蟹黄金汤里,汤面浮着星星点点的蟹油珠。勺子破开肉丸的瞬间,蟹肉丝如流沙般涌出,混着脆爽马蹄粒,鲜甜里藏着轻盈的层次感。后厨老师傅说秘诀在摔打肉馅时加冰水,才能这般弹而不柴。
冷盘里的\”古法熏鱼\”藏着老上海的烟火气。青鱼中段切寸半厚片,先炸后浸秘制酱汁。咬开焦糖色脆壳,雪白鱼肉还带着溏心质感,话梅与桂皮的酸甜在喉头迂回。有次撞见老板娘在院角支着柏木桶熏制,青烟裹着焦甜香钻进巷子,街坊邻居都笑称这是\”味香园报时钟\”。
最后压轴的\”鸡油豌豆苗\”看似朴素,却最见火候真章。当天清晨摘的豌豆苗嫩尖,在滚烫鸡油里三秒起锅。翠绿的叶脉上凝着金黄油珠,入口脆得像春雷后的新笋。这道菜得掐着表吃,晚两分钟油温稍降,那抹仙气就散了。
每次结账时,老板娘总塞给我一罐自腌的糖蒜配粥。这些老味道像长了钩子,钩住胃也钩住魂。其实哪有什么必吃指南呢?不过是痴人贪恋着灶台前三十年不熄的烟火罢了。
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