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得去年冬天,我从蒙特利尔飞往东京,手里攥着那个有点旧的背包,心里七上八下的。安检队伍排得老长,前面一个小伙子就因为随身行李超了一丁点尺寸,被要求重新打包,差点误了航班。那一刻我才意识到,加航的随身行李规定不是随便写写的纸面规则,而是旅行中实实在在的生存指南。从那以后,我飞了不下二十次加航,从短途的国内跳转到横跨太平洋的长途,每次都得跟行李较劲——尺寸、重量、物品限制,样样都考验着你的旅行智慧。
加航的随身行李规定,核心在于尺寸和重量。标准随身行李尺寸上限是55厘米高、40厘米宽、23厘米深,差不多一个中等大小的拉杆箱。重量呢?经济舱限重10公斤,商务舱和高级经济舱可以到14公斤。听起来简单吧?可别小看这些数字。我见过太多人拿着超大的背包或手提袋,自以为“塞得进”就行,结果在登机口被卡住。行李架空间有限,尤其满员的航班,你多带一点就挤占了别人。重量限制也是硬杠杠——安检员会用电子秤抽查,超了就得现场掏东西或付额外费。这规定背后是航空安全:过重的行李在颠簸中可能伤人,尺寸不合会阻塞紧急出口。所以,选个轻便的行李是关键,我偏爱那种带轮子的软壳包,既能塞进座位下,又不会超重。
物品限制这块更得留心。液体、凝胶和喷雾类物品,每件不能超过100毫升,所有得装在一个透明、可重复封口的1升袋子里。牙膏、洗发水、防晒霜——这些日常小物最容易出问题。我有次在温哥华机场,忘了把一瓶150毫升的乳液单独拿出来,结果安检时被拦下,白白浪费了时间。电子产品如笔记本、平板得单独取出过检,别塞在行李深处。加航还严禁携带尖锐物品、工具或任何易燃物,比如打火机或喷雾罐。规则不是刁难人,而是防患于未然:9/11后全球航空安全升级,这些细节能救命。旅行时,我习惯提前一天整理行李,用手机拍下物品清单,避免慌乱。
额外费用和例外情况也值得深挖。加航允许带一件个人物品,像小背包或手提包,尺寸不超过33厘米×43厘米×16厘米,重量不限——但别滥用,我见过有人试图塞进大号购物袋,结果被要求合并到主行李。如果行李超限,现场付钱可不便宜:国内航班超重费起步50加元,国际的能上百。省钱秘诀?优先会员或信用卡持有者可能有豁免,但别赌运气。长途飞行时,我总会带点小零食和空水瓶,过安检后灌水,既省钱又避免饥饿。规则看似冰冷,实则贴心:它确保航班准时、乘客舒适。
说到底,加航的随身行李规定不是束缚,而是自由——它能让你轻装上阵,专注于旅程本身。下回你打包时,量一量尺寸,称一称重量,把液体分装好。旅行本该是享受,别让行李成了绊脚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