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次踏进Lee Chen Asian Bistro纯属偶然。那天在奥罗拉处理完房产文件已近九点,饥肠辘辘时瞥见这间藏在商业街转角的馆子。暖黄的灯笼光从落地窗漫出来,空气里飘着姜蒜爆锅的焦香——那种瞬间勾起童年记忆的味道,让我推门时像被无形的线牵引着。后来才知道,主厨老陈从香港米其林餐厅归来前,在曼谷街头推了十年小吃车,难怪菜单里藏着东南亚的魂。
昏暗光线下,深胡桃木桌面上映着青瓷碗的幽光。最妙是开放式厨房前那排吧台位,能看见火焰在炒锅里腾起半米高的刹那。有次暴雨夜独坐窗边,看雨帘在玻璃上蜿蜒流淌,配着热腾腾的茶碗蒸,恍惚间像回到大阪居酒屋的深夜食堂。侍应生从不急着收桌,有回邻桌老夫妇慢悠悠吃了三小时,经理还续了三次茉莉花茶。
必点的黑松露脆皮鸭让我连续三周念念不忘。鸭皮是透光的琥珀色,咬下去\”咔嚓\”轻响,皮下脂肪早被荔枝木熏得化成蜜汁。搭配的芒果丁用青柠汁腌过,酸冽刚好解腻。记得提醒厨房别切太薄——保持两毫米厚度才能尝到皮肉间那层胶质在舌尖融化的层次感。
泰式火山排骨是隐藏彩蛋。牛骨筒用香茅草捆扎炖足六小时,上桌浇上滚烫的椰浆咖喱。别被名字吓住,辣度其实像涨潮般缓缓袭来。有回带怕辣的朋友试吃,她边灌冰镇Singha啤酒边把骨头嗦得精光,最后用虾片刮净陶罐底的咖喱渣。
海鲜党别错过翡翠鱿鱼须。墨鱼汁调的面糊裹着婴儿臂粗的鱿鱼,炸完撒上海苔粉和山椒末。秘诀在蘸酱——不是寻常甜辣汁,而是混入打发的牛油果泥,绵密里带着wasabi的冲劲。周三进货日的鱿鱼最新鲜,弹牙度能尝出太平洋海风。
主食推荐槟城叻沙配手打鱼丸。汤底用红鲷鱼骨熬成奶白色,淋的叻沙酱里藏着虾米打成的金粉。最惊艳是浸在汤里的油条段,吸饱汤汁后外软内脆。记得要求加溏心蛋,戳破蛋黄拌进米粉的瞬间,浓稠蛋液会裹着豆芽在唇齿间跳舞。
甜点局的王牌是泰茶提拉米苏。马斯卡彭奶酪里融了手拉奶茶,顶层撒的不是可可粉而是烘干的班兰叶碎。咖啡酒换成椰花酒浸手指饼,挖到底部会遇见惊喜——用液氮急冻的荔枝冰沙,像在热带雨林突然踩进清凉溪水。
避开周末晚七点高峰是铁律。有次周三午后溜班过来,意外撞见主厨在研发新菜。他大方让我试吃还在调味的酸柑鲷鱼刺身,青柠汁里竟调了百香果籽,酸味过后泛起回甘。买单时经理眨眨眼:\”试菜费免了,但要在谷歌地图帮我们写个真实点评。\”
带着五拨朋友刷完菜单后总结出黄金组合:先来份酥炸软壳蟹配梅子酱开胃,主菜必点黑松露鸭搭泰式排骨,叻沙和鱿鱼须共享,甜点用泰茶提拉米苏收尾。记得提前三天订窗边卡座,雨天看庭院竹影摇曳特别有禅意。离开时打包的虾酱炒饭别装太满——锡纸盒闷久了会失去锅气,留点念想才好下次再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