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得去年夏天,我在香港的旺角街头闲逛,空气里弥漫着各种诱人的香气,其中一股烟熏的焦香味特别抓人。顺着味道走,我发现了Kum Hong BBQ——一家不起眼的小店,门面简单,但门口排着长队的人群立刻引起了我的好奇。排了二十分钟队,一进门,热腾腾的烟雾扑面而来,夹杂着酱油和蜂蜜的甜香,那一刻我就知道,来对地方了。老板是个热情的大叔,边切肉边和熟客聊天,他说这家店开了快三十年,家族世代做烧腊,秘诀全在火候和腌料上。那种烟火气,不是高档餐厅能模仿的,它像老友重逢,温暖又真实。
说到招牌菜,Kum Hong BBQ的烧鸭是必尝的。皮烤得金黄酥脆,轻轻一咬就裂开,里面的肉却嫩得流汁,烟熏味渗透每一丝纤维,配上秘制酱汁,咸甜平衡得恰到好处。我第一次尝时,差点忘了呼吸——那种层次感,从焦香的外皮到柔滑的肉,再到骨髓的鲜味,层层递进,好像在舌尖上演一出戏。叉烧也是绝活,选的是肥瘦相间的猪颈肉,腌过夜后慢烤,入口即化,蜜汁的甜不腻人,反而带出肉的鲜。我常想,为什么这里的烤肉这么特别?老板说,他们坚持用荔枝木炭,火温控制在200度左右,炭火的热力慢慢渗透,不像煤气炉那样急躁,这才锁住了肉的本味。吃的时候,配一碗白饭或捞面,简单却满足。
坐在店里,氛围总是热闹的。几张木桌挤满了人,有下班的白领,也有游客拖着行李箱。我记得有一次带朋友去,他刚咬一口叉烧就瞪大眼睛,连声说“值了”。服务生穿梭其间,端上热茶和免费小菜,像腌黄瓜或花生米,解腻又添风味。但别期待精致服务——这里主打的是食物,不是装潢。墙上挂着老照片,诉说着香港烧腊的变迁,从街头摊档到小店坚守。烧腊这门手艺,在广东文化里根深蒂固,讲究的是耐心和传承。Kum Hong BBQ的老板总说,现代人太赶时间,但烤肉急不得,火候差一秒,味道就全变了。这种坚持,让我想起爷爷辈的故事,他们用同样方法烤过年猪,肉香能飘满整个村子。
为什么推荐这里?不是因为它便宜(人均100港币左右),而是因为它真实。在香港,烧腊店遍地都是,但Kum Hong BBQ的烤肉总比别人多一份灵魂。皮更脆,肉更润,酱汁不抢戏。我试过几家名店,有的皮太硬,有的肉柴,这里却始终如一。可能因为老板亲自把关食材,每天新鲜进货,不冷冻肉。还有个小细节:切片时,他总斜着刀,让肉片薄厚均匀,入口更顺滑。这不是什么高科技,只是老手艺的执着。如果你来,别错过晚餐时段——傍晚的烤肉最香,配一杯冰啤酒,疲劳全消。但记得早去,晚了就卖光了。
离开时,我总打包一份带走,第二天微波热一下,味道不减分毫。Kum Hong BBQ教会我,好食物不需要华丽包装,它藏在巷弄烟火里,等着你去发现。下次路过旺角,别犹豫,进去点个双拼——烧鸭加叉烧,那份朴实的美味,会让你记住很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