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日带着全家去Hespeler Road那家K1 Speed玩卡丁车,儿子扒着围栏看别人飙车时眼睛都在发亮。这地方藏在Cambridge工业区里,红蓝霓虹灯管在灰色厂房外格外扎眼,进门就闻到轮胎摩擦的焦糊味混着新皮革的气息——后来才知道他们每周给方向盘消毒三次,但故意保留这种\”赛道味\”。
八条弧形赛道像巨型黑色蟒蛇盘踞在场馆中央,弯道处留着深浅不一的橡胶擦痕。工作人员给女儿绑头盔时特意演示了双重卡扣:\”上次有孩子太兴奋直接扯松了带子\”,他指着护颈处的荧光条,\”现在全换成夜光材质,暗处也能看见\”。十岁儿子开的儿童车限速40km/h,但过弯时轮胎蹭着防护墙的嘎吱声还是让我手心冒汗,直到看见他冲线时方向盘上发光的绿色按钮——那是紧急制动信号,只要松油门就自动降速。
最意外的是二楼观赛台。老婆原本抱怨\”不就是看你们转圈\”,结果窝在落地窗边的豆袋沙发里,捧着现烤的椒盐脆饼盯了八场比赛。玻璃幕墙嵌着实时测速屏,有次隔壁少年组飙到70km/h,她突然拍我胳膊:\”快看!那红车过S弯像在跳华尔兹!\” 后来才知道赛道每季度调整坡度,最近新增的连续起伏坡被老顾客戏称为\”过山车弯\”。
离场时女儿攥着印满轮胎印的成绩单不肯撒手。经理Allen过来闲聊时透露个细节:他们给1.5米以下孩子配的垫高坐垫其实有三种厚度,去年有个娇小的日本女孩总抱怨视野差,技师连夜用记忆棉改了第四版。墙上贴着泛黄的照片墙,2009年开店时的首批安全帽还挂在角落当展品,帽檐裂痕里渗着陈年汗渍。
回程路上儿子突然说:\”原来赛车手脖子会酸啊。\” 他揉着后颈的样子让我想起Allen的话——成人车转向需要15公斤握力,儿童车特意降到8公斤。后视镜里Cambridge的厂房群渐远,突然明白为什么有人专程从多伦多开来:当轮胎亲吻弯道时,所有年龄都在同个赛道里重新学飞行。